
出版社: 西泠印社
原售价: 160.00
折扣价: 102.40
折扣购买: 书坛回想录
ISBN: 9787550832640
西川宁、河井荃庐和 赵之谦 时隔二战许久后, 2007年3月10日举办了篆 刻家河井荃庐的墓前祭祀 活动。河井是在那场战争 的最后阶段,于1945年3 月10日的东京大空袭中丧 生的其中一位。他的墓位 于爱宕山下的名刹天德寺 内,和被颂为“印圣”的高 芙蓉墓并排安设。该墓是 由西川宁和诸多同道中人 煞费苦心于1989年10月 建成的,墓碑由西川宁题 字。然而那年5月,西川 骤然离世,没能看到墓碑 的落成。 提及河井荃庐,立刻 让人想到他对赵之谦艺术 的热衷,还有他和西川宁 的密切关系。因此,很容 易让人以为西川宁对赵之 谦的喜爱源自河井荃庐。 西川宁在1937年《书 道》杂志《赵?叔专题》 中谈道,1925、1926年 看到赵的书画集《悲盒剩 墨》的时候,受到一种不 可思议的冲击。 西川得知河井荃庐的 名字,是来自他在庆应大 学的恩师田中丰藏。田中 和河井同音共律,对赵之 谦的艺术也有关心,对其 画作还写过详细的文章。 西川宁说他和荃庐见面是 1929年至1930年之际, 在筹备泰东书道院成立的 干部会上。那时西川通过 《悲盒剩墨》得知赵之谦 艺术,已经有四五年的时 间了。 《书道及画道》是西 川爱读的杂志之一。 1916年创刊的卷首插图 中刊载着赵之谦的《楷书 七言联》,此乃河井的藏 品。这是赵之谦的作品首 次在日本刊登。《悲盒剩 墨》第一集于1918年出 版,也可以说这见证了河 井对赵之谦艺术的慧眼。 这一年西川16岁,还是东 京府立第三中学的三年级 学生。 西川追忆道:“说起我 的中学三年级时期,那是 井土灵山所编杂志《书道 及画道》正活跃的时候。 ”正是这本杂志初次在日 本介绍了包世臣的《完白 山人传》,还刊登过阮元 的《北碑南帖论》《安吴 论书》。西川说那时都迫 不及待地等着那些杂志的 面世。在其创刊号上,内 藤湖南发表了《清朝绘画 大观》,论述了赵之谦艺 术。可见,在接触《悲盒 剩墨》之前,西川已经有 了足够的知识储备。 河井和西川初次相遇 时的话题是否是赵之谦艺 术呢?在河井墓前我怀此 幻想。听说每年3月10日 ,每逢河井的忌辰,谦慎 书道会都会举办墓前祭祀 活动。而我却想在夏天的 时候,敬奉一枝六月雪。 青山杉雨与吴昌硕 “在没有充足资料的时 候,我们主要通过放大镜 临摹这件画赞的。”青山 杉雨主办的《近代书道画 册》,其1956年10月( 第4号)做了《吴昌硕作 品集》。其中插入的“近 代书道画册告知板”中, 刊载了一篇题为《关于吴 昌硕的行草》的文章,开 头这句话正是该文的其中 一句。 我于1959年就职二玄 社后,开始了解书法界。 但是当时关于吴昌硕的资 料,除了二战前出版的以 外一概没有。但在前一年 ,由丰道春海率领的第一 次书法代表团访华时,带 回了几件吴昌硕的作品。 大安画廊借用它们举办了 “访华书法代表团请来的 吴仓石书画展”(原标题 为“访中书道代表团招来 吴仓石书画展”),陈设 了二十余幅书画。平尾孤 往带回来的《石鼓文临书 帖》、青山杉雨带回的尺 牍和诗稿备受关注。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