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商业评论》2022全年合集(全11册)

《21世纪商业评论》2022全年合集(全11册)
作者: 21世纪商业评论 著
出版社: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原售价: 120.99
折扣价: 120.99
折扣购买: 《21世纪商业评论》2022全年合集(全11册)
ISBN:

作者简介

None

内容简介

None None

套装包含《在不确定中前行》《数字经济加速度》《大厂们的进退》《上海“保供战”》《实体店生死局》《造车狂欢》《可持续减贫中的金融创新》《巨头们的投资棋局》《造一颗国产芯》《畅想未来农业》《欧美大通胀与中国应对》11册。
编辑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的使命:整合21世纪报系的丰富资源,通过大量悉心、沉潜的案例研究,展现当今世界先进的商业思维和在中国切实有效的商业方法,以跨越式的发展模式迅速成为思想洞察力和实际操作性兼备的高端商业杂志。
◆《21世纪商业评论》的目标:通过大量悉心、沉潜的案例研究,展现当今世界先进的商业思维和在中国切实有效的商业方法。注重本土相关性和当下性,摒弃一切的无病呻吟的报道和评论,提供关于全球商业的洞见、创见和远见。
◆《21世纪商业评论》关注本土实践,传播国际理念;提供关于全球商业的洞见、创见和远见;以独树一帜的工作哲学,深入关注商业领袖和企业管理者的真实焦虑。
◆《21世纪商业评论》面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设有议程、封面故事、特别报道、领导者、现场、价值、远见、态度等栏目,是一份具有高附加值的商业资讯。

作者简介
《21世纪商业评论》21世纪报系出品的高端商业杂志,于2004年9月1日创刊,每月8日出版。
《21世纪商业评论》由21世纪报系出品,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姊妹媒体,隶属于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商业评论》依托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资源优势,聚焦中国新商业族群,汇聚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商业精英,共同营造分享商业智慧和企业方法的话语平台,启发商业创新和变革,推动中国商业精神的成长和成熟。我们的采编团队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在香港、纽约、伦敦、华盛顿、硅谷等地有特约作者。
《21世纪商业评论》已形成“一刊一网多平台”的媒体矩阵,杂志以深度的原创报道为主,面向企业、政府和学术机构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设有封面专题、特写、高端访问等栏目,拥有稳定的高端读者群;网络平台面向渴求商业新知的商务人群和中产阶层,以快讯、评论、特写、图表、漫画、报告等丰富形式,呈现商业世界的丰富多彩,各移动资讯平台用户数超过300万,一年累积阅读量超过1亿。

内容简介
在不确定中前行
在魔幻的2021年,多重背景交杂,商业世界发生了太多变化。全球经济动能转换,国家层面产业链重组,企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态势。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企业追求双碳目标,新旧消费企业混战,元宇宙成为所有人的兴奋点。我们关注成熟公司的转型与挣扎,寻找最具创业精神的初创企业,以及在大时代面前,企业家群体的成长与困惑。我们选择了7位在2021年备受关注的人物,他们的故事折射出时代的变化与进步。新的一年,请与我们同行。

数字经济加速度
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的发展目标。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升级是一场马拉松,道阻且长。而所有有价值的数字化探索,都在探寻一种更加美好的工作、生活及治理状态的可能性。

大厂们的进退
大厂们正变得低调、收敛,不再四处出击,有的开始撤出边缘业务,清理其繁杂的投资,聚焦于核心业务上;也有的精简人员、优化成本,抑制规模的渴望,追求更有效率的增长。这种调整的信号,在8家大厂2021年财报上,体现得格外鲜明。这一过程会有阵痛,长远来看,却未必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上海“保供战”
上海是全国产业的重镇,集聚了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行业的一批头部公司,牵一发而动全身。截至 4 月 22 日,工信部设立的首批保运转 666 家重点企业,已有 70% 实现了复工复产,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在不断提高。保供更是全国一盘棋,为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高层已部署了10项重要举措,要求努力实现“民生托底、货运畅通、产业循环”。逆行者们正在与时间赛跑,终点就在前方。

实体店生死局
从家乐福、麦德龙等传统大型卖场的竞争,到京东、阿里等互联网企业的同城零售业务,再到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等自营类生鲜电商平台的烧钱大战,一片喧闹。在对决与拉锯中,大家使出浑身解数。有的顺应数字化潮流,探索电商业务;有的业态转变,大卖场往“小型化”探索新的零售理念;也出现了圈定不同消费群体的会员店、特色店。今天,零售企业面临的困境到底是什么?数字化能否成为灵丹妙药?

造车狂欢
6月,江浙沪汽车供应链恢复运转,各地促消费举措集中落地,新能源车市加速复苏,一众车企集体狂欢。市场大,机会多,新造车企业都很努力,但难点不可忽视。第一,资金链问题,造车很烧钱;第二,供应链问题,如何在极端情况下保持生产和交付,需要重视。除了以上“通病”,新造车企业还有各自的难题。群雄争霸时代来了,新能源的红利尚在,竞争也变得更为残酷。

可持续减贫中的金融创新
乡土情结,中国人自古皆有。但今天,这些乡土意象正日渐式微。现代文明受工业化和城市化驱动,城市化与城镇化崛起,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乡村社会的衰弱。如何在工业化、城市化纵深发展的同时,让困难群体更好地享受社会进步的果实,让乡村从衰落走向再次复兴,让减贫成为可持续的社会行动,变为迫切课题。脱贫攻坚过程中,不管是基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还是健康扶贫,都离不开金融减贫扶贫的聚合与配置资源作用。本刊联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策划本期专题的意义,也在于此——让“更好的世界”实现的路径,宛如小径分叉的花园,都能抵达田园深处的美好。

巨头们的投资棋局
一手制造,一手投资,这是当下制造业巨头们的共识。制造业基于自身的发展诉求和投资逻辑,有更强的动力去发掘和投资优秀的研发和制造企业,特别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制造、新能源等硬科技关键领域。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诉求。本专题涉及的其他企业,华为哈勃、中芯国际、潍柴动力、药明康德,或多或少有着类似的诉求。

造一颗国产芯
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厂商在通讯芯片、模拟芯片与OSD设计、成熟制程制造与封测环节产生较多的营收,而在前端设备和原材料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芯片设计环节,中国企业跑步前进,在存储芯片、模拟芯片方面建立起一定的竞争力。如何突破封锁,造一颗国产芯?

畅想未来农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传统农业是一种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在中国有限的、以分散不连片为主的耕地上提升产出,解决规模化发展与效率之间的矛盾?数字化技术应用,成为有效解。未来,农业将从全产业角度进行布局:大数据技术全面渗透,从种子肥料,到生产、加工、配送,再到消费端,农业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将逐步成为现实,农产品流通的电商化发展也将更加迅猛。农业,是一条难而正确的路。数字化,正在颠覆人们对农业的想象。

欧美大通胀与中国应对
2022年9月,是一个不平凡的月份:美联储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欧元区通胀率再创历史新高,瑞士信贷股价累计下跌21%......
2019年,当市场还在讨论长期低通胀会不会演变成通缩时,谁也不曾想到,三年后,消失了半个世纪的大通胀卷土重来,再叠加越来越强烈的衰退预期,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后疫情时代以来,我们已然步入了一个高通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