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狠心特别爱系列(全4册)

特别狠心特别爱系列(全4册)
作者: 沙拉
出版社: 接力
原售价: 178.4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特别狠心特别爱系列(全4册)
ISBN: 9787544854580

作者简介

沙拉,上海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市虹口区政协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协会宣传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以建交后,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中,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沙拉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 望子成龙的沙拉希望孩子通过高考进入名校,毕业后谋求一份好工作,获取人生的幸福。可是,以色列的所见所闻让沙拉毅然放弃做“中国式妈妈”,转而当起“犹太妈妈”。犹太的以色列爱子秘籍,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是冷酷的母爱,却成就了两个儿子的富豪梦。 沙拉教育孩子的神奇故事曾让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耳目一新,为此总理亲切地接见了她。她的传奇教子故事也受到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鲁豫有约及300多家媒体的纷纷报道。

内容简介

把零用钱还给孩子 一个拥有财商的人,必须对金钱有足够的把控能力。不然,就算有机会获得大量金钱,也会因为对金钱把控不住,被金钱所控制,最终变得一无所有。 在幼童时期,财商训练要由零用钱管理开始。对孩子们来说,零用钱是他们自己拥有的、最早能够自己支配的金钱。培养孩子把控金钱的能力,零用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所以父母要把零用钱还给孩子。 以色列小朋友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辨认钱币了,七岁的时候就知道看商品的价格标签,由此判断自己是否有购买的能力,八岁的时候就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九岁就可以和商店讨价还价,十二岁有节约意识,十二岁以后则能完全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活动。 犹太人在孩子零用钱上做的“功课”很值得大家学习。与大多数中国家长给孩子零用钱但不给予指导的做法不同,以色列的家长给孩子零用钱后,还会训练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钱。 犹太富豪的孩子们不但没有从小享受富豪的生活,连零用钱也得之不易,甚至得通过干活来赚钱。从小记账的世界富豪洛克菲勒,家庭财力远非普通人家可比,但他对儿女的日常零用钱却十分“吝啬”,规定儿女们的零用钱按照年龄发放:七八岁时每周30美分,十一二岁时每周1美元,十二岁以上者每周2美元,每周发放一次。 他还发给每个孩子一个小账本,要求他们记清楚每笔支出的用途,再次领零用钱时交给他审查。钱账清楚、用途正当的,下周还可递增5美分,反之则递减。这让孩子从小就掌握记账的本领,懂得用钱的艺术。 老洛克菲勒真是聪明,连给小小的零用钱都有科学管理的方法。反观不少国内的父母,虽然家庭条件一般,给孩子零用钱时却毫不手软,而且对孩子的零用钱怎么花没有要求、没有指导,让孩子觉得拿父母给的零花钱去买零食或者玩具是理所当然又理直气壮的。 当然,洛克菲勒的这套管理方法是随物价及时间不同而调整的,到了孙子辈,洛克菲勒对孙子约翰零用钱的处理有以下几条细则: 1.约翰的零用钱起始标准为每周1美元50美分; 2.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让家长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上浮10美分; 3.至少20%的零用钱要用于储蓄; 4.每项支出的记录都必须清楚、准确; 5.未经爸爸妈妈同意,约翰不可以购买昂贵的商品。 这样的财商教育,是非常科学的,这样给孩子零用钱,有助于让孩子从小知道规划自己的钱,学会理财。 在以色列,不管是富豪家庭还是普通家庭,父母都会对孩子的零用钱给予规划和指导。根据我多年在以色列的经历和见闻总结,犹太孩子使用零用钱通常有下面几种做法: 第一,合理地消费掉一部分零花钱。 以色列的小朋友不会把所有的零花钱都储存起来,放在储蓄罐里或者银行账户上。他们会拿出一部分钱来购买自己喜爱的零食、玩具或者衣服,亦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满足愿望和目标。但是在购买之后,他们会跟家长有一个交流的环节,比如这笔消费是否合算、合理、有必要,自己是否满意,以后再消费的时候可以获得哪些经验教训等等。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中国大部分父母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如果实施得好,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最好的财商训练。 以色列的孩子在使用零用钱上还有一点很值得借鉴,他们会给自己买许多书,这源于他们从小爱看书、爱买书的习惯。以色列的小朋友用他们的零花钱购买大量的书籍和报刊来阅读,即使是最节俭的犹太家庭也不例外。每到以色列的休息日,所有的娱乐场所全部停止营业,甚至商店、饭店也都关门,只有书店还在营业。人们去书店看书、买书,或者在家里看书,这样的传统让以色列的孩子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愿意花零用钱去买书,而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总有一天会转化成财富。因为,智慧才是永恒的财富。 第二,给孩子设立一个自己的银行账户。 以色列的小朋友六岁就开始学习攒钱,八岁就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他们给自己存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将来需要的时候能用到,给将来做好保障。他们从小学会明智、科学地理财,而不是机械、盲目地花钱。他们明白如果将来想拥有更有价值的东西,现在就得放弃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如果过度消费,提前支付未来的钱,就得为自己的行为吞食恶果。 三,设立“收支账本”。 以色列的小朋友通常会为自己的财务状况设立一个“收支账本”,在收支账本上面记录每一笔收入和支出的情况。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会拿出账本看看支出的费用主要用在了哪些地方,有哪些费用是可以省去或者能够减少的。经过这样一个对金钱的“反观”环节之后,他们可以在下次使用零花钱的时候更合理地进行消费。 四,通过劳动挣得零花钱。 以色列的小朋友五岁就懂得:钱是通过劳动获得的报酬,他们不会一味地找家长要零花钱,而是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挣零花钱。 虽然犹太孩子也有自己的零花钱,但是在他们还不会理智地控制金钱之前,父母会指导他们零花钱的使用。如果家长发现自家孩子胡乱购买不需要或不合算的物品,会与孩子商议其独立账户必须保留的金额底线,然后一起制定短期的储蓄目标和消费目标。要是在这段时期,孩子因受到其他东西的诱惑而没能“挺住”,那么他就必须为自己不太合理的花销负责。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小就培养孩子们“量入为出”的理财意识,在进行消费的同时,也考虑到自己未来的花销和长期的规划。 零花钱如果在父母的指导下使用得当,是可以让孩子获益匪浅的。 我的小女儿妹妹从小看着我把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对经营一个家庭充满了好奇。于是,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芭比娃娃。当她有了第一个芭比娃娃后,我用芭比娃娃来教她希伯来语,女儿兴趣大增,希伯来语进步神速。 女儿后来陆续添置了好几个不同角色不同功能的芭比娃娃——芭比娃娃的爸爸、妈妈、哥哥、妹妹等,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在妹妹自己省钱购买的玩具中,我觉得芭比娃娃对她的影响巨大,让她有了家庭责任观和爱心,也让她学会计算怎么花最少的钱让自己的芭比娃娃大家庭更丰富。 女儿在家里选了一个角落,为芭比娃娃们布置了一个舒适的“家”,她把芭比娃娃当作孩子照顾,每天带芭比娃娃做游戏,给芭比娃娃读书,睡觉前还会给芭比娃娃洗脸,然后一排排放好盖上小被子,跟他们一一道晚安。在“照顾”芭比娃娃的过程中,女儿的自理能力、自律性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目前,中国很多孩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花零用钱,打赏网络主播的事情频频发生,有些父母因为怕孩子乱花钱就不给孩子零用钱。犹太父母则认为,剥夺孩子们掌控钱的机会,反而容易让他们养成要花钱就伸手跟父母要、一有钱就赶快花光的习惯,缺乏对消费的规划意识。 孩子的零花钱应该由孩子支配,做父母的不能越俎代庖代为管理。当孩子想用自己的钱买一样父母不喜欢或者觉得没用的东西时,父母不要去强烈反对,因为那是孩子自己的钱,他们有决定权。每个年龄段有自己不同的爱好,父母不喜欢的东西说不定孩子非常喜欢。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孩子身上。 在孩子的零花钱使用上,父母的定位应该是一个参谋,不替孩子决定但可以给孩子意见和建议。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孩子才能在一次次的零用钱的使用和反省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掌钱能力,才能学会控制金钱。 财商教育锦囊:世界各国的小朋友怎么用零花钱? 1.美国:美国孩子的零花钱大多来自孩子帮父母或者他人做事的报酬。孩子要准备账本,有规划地使用自己的零花钱,有些家庭会让小朋友支付自己的电话费、车费以及一部分家庭开支。 2.英国:英国有三分之一的小朋友将他们的零用钱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3.德国:德国家长要求孩子所买的东西必须是安全的、健康的,具体怎么使用零花钱,基本让孩子自己决定。 4.加拿大:加拿大注重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孩子的零花钱有一大用途是给同学买礼物。 严家风,迟满足,慢教养 上海犹太母亲培养世界富豪的手记 ★ 百万册经典家教畅销书,10年热销100万册! ★ 培养出两位亿万富豪的犹太妈妈的教子宝典 ★ 融合中国传统和犹太民族教育精华的家风传承 ★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在文化碰撞中的家庭教育反思及启示录 ★ 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鲁豫有约等三百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 知名影星马伊琍、抖音博主刘媛媛、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推荐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