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60
折扣购买: 刘胡兰传(全新修订版)/中小学生阅读文库
ISBN: 9787559624123
\\\\\\\" 马烽 原名马书铭,现代作家。1922年出生于山西省孝义市,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附设的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开始文学创作。1944年调《晋绥大众报》任编辑、记者,后升任主编,1949年任晋绥出版社总编辑,1953年调任中国作协创作组组员、青年部副部长。1956年回到山西工作,任省文联副、作协山西分会,1978年当选为省文联。主要作品有:《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电影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长篇小说《刘胡兰传》《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 \\\\\\\"
\\\\\\\" 时光过得飞快,转眼又是一个年头。 庄户人家总是这样:去年盼今年是个太平盛世、风调雨顺年;今年又盼明年是个太平盛世、风调雨顺年。结果总是天不从人愿。不是闹兵祸,就是闹天灾。这一年也不例外。夏收算是平安无事,而一收完夏,就闹开旱灾了。 整个夏天,一连好几十天没下雨,秋庄稼干得快能点着火了。天天是晴空万里,连一丝云彩的影子都没有。庄户人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整天坐卧不安。俗话说:“头伏无雨,二伏休,三伏无雨干到秋。”如今已到二伏末尾,看样子,下雨的希望是愈来愈小了。好在这地方多少还有点水利建设——可以引汾河的水浇地。不过这一工程是周围几十个村庄合伙修的,各村轮流用水,需要二十几天才能轮到一次。人们天天盼,日日盼,一直盼到三伏快尽,这才轮到云周西村用水浇地的日子。 这一天,家家都起得很早。胡兰家起得更早。太阳还没有出山,爹和爷爷已经吃完早饭扛着铁锹到地里去了。 这一天,家里的人又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浇地的日子终于盼到了,眼看干旱的禾苗有救了;担心的是发生意外的问题——在这一带,以往常常为浇地的事吵嘴、打架,有时候还遭人命哩!如今遇上这天旱年月,水比油还贵,谁能担保不出事! 这一天,一清早起来,奶奶就忙领着胡兰给这个神仙烧香许愿,向那个神仙祷告磕头。目的只有一个:盼望各位神仙保佑得平平安安,把地浇完。自胡兰懂事时候起,奶奶每逢祭祀,总是要胡兰跟着她一块儿烧香磕头,平素也常常给胡兰讲一些神通广大、佛法无边、因果报应的故事。她一心一意想把孙女儿培养成像她一样的人物。胡兰也很相信奶奶的话,每逢奶奶烧香的时候,用不着奶奶说话,她就会跟在奶奶后边,虔心诚意地给神仙磕头。 这一天,胡兰跟着奶奶,整整忙了一上午,才算把这件事情办理完毕。她完全相信,神仙一定会帮助她家很快把地浇了的。 到快吃午饭的时候,爷爷从地里回来了。她一见爷爷就高兴地问道: “爷爷,咱家的地浇完了?” 爷爷没精打采地说:“还没有哩!” 奶奶问道:“水来了没有?” 爷爷说:“水倒是按时来了,不过天旱,水小,恐怕轮到咱家浇地,总得到后半晌。” 爷爷匆匆忙忙吃完午饭,又给爹带上些吃喝,赶快回到地里去了。 爷爷走后,全家人都焦急地等待着浇地的时刻到来。连不爱多管闲事的大娘和不大懂事的妹妹,也不时到院里看看太阳偏西了没有。奶奶更是坐立不安,隔不了一会儿,就跑到门口去张望,看浇地的人回来了没有,可是一直等到太阳落山还没有一点消息。全家人正在惶惶不安的时候,邻居双牛大娘来了。双牛大娘只有老夫妻两口,她是刚从地里送饭回来的,带来个口信,说胡兰爹和爷爷让家里把晚饭送到地里去。奶奶忙问道: “她双牛大娘,还没有轮上咱们浇地?” 双牛大娘不满地说:“也许快轮到了。唉!说不清。” 双牛大娘走后,奶奶就抱怨开老汉和儿子:“明明知道家里再没个男人了,父子两个就不会回来一个人取饭!黑天半夜,让谁给送啊!”转念一想,知道轮到浇地是一时三刻的事,万一回来取饭误了浇地的时刻,后悔就迟了。这么一想,也就不再抱怨老汉和儿子了。可是家里都是婆姨娃娃,黑天半夜谁给他们去送饭哩!这真是件作难事。胡兰见奶奶为这事发愁,忙说道: “奶奶,我送去!” “你?一个女孩子家,还能干了这事!” “我能。”胡兰坚决地说。她最不爱听看不起女孩子的那些话,平素一听到奶奶抱怨妈妈没生男孩子,心里就恼火,今天也是这样。她见奶奶没吭声,忙又说道:“我知道咱家的地在哪儿,我去过。” “去过也不行,黑天半夜的,奶奶不放心。” “天黑我也不怕。你忘了拾麦子那回,也是天黑以后我一个人回来的。” 这时,正好大娘已经把饭舀到罐子里了。胡兰说着提起饭罐子就走。奶奶忙喊道: “放下,等我找个人送去!” 奶奶边叫喊,边追出大门。胡兰头也不回,径直向村外走去。奶奶又急又气地骂道: “没见过这么个倔脾气丫头!真能把人气破肚!”她随即又叹了口气,说道,“唉,要是个男孩子多好!” \\\\\\\" 《刘胡兰传》叙述了刘胡兰从一个普通农村姑娘成长为英雄的故事,不仅让读者看到伟大的时代的力量、党的力量,使刘胡兰从一个普通农村姑娘成长为真正的无产阶级英雄,而且还让人们更加具体真切地了解了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