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

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
作者: 邓野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8.60
折扣购买: 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
ISBN: 978752014709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游走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之中 自德国出兵波兰(1939年9月),到日军突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在此两年多的时间,从国际关系的构成与 演变来看,肯定是近代最为活跃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里 ,中、英、美、苏、德、意、日,七个大国欧亚逐鹿,或 者宣战,生死相搏;或者中立,左顾右盼;或者取巧,伺 机而动;伐谋,伐交,伐兵,诱秦诓楚,风云奇诡。其间 ,经过多次剧烈对撞,大国关系重新分化、重新组合,最 终,七个大国分别完成各自的国家结盟,法西斯与反法西 斯两条阵线,由模糊而明朗。 两条国际阵线由混沌走向澄清的过程,说到底,就是 不同的国家,面对不同的国际阵线,各自利益的选择与统 一的过程。也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中国的抗战与世界 战争打成一片,就此摆脱长期的孤立,奠定了日后胜利的 基础。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蒋介石:“他是阶级政治家”。 此外,作为渝府统帅,蒋也是一位阶级战略家,周恩来曾 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蒋还算个战略家。他的政 治嗅觉要比军事嗅觉敏锐。”总之,蒋介石及其渝府作为 参战大国当中最弱一方,成为这段历史的参与者之一。 关于政治与军事两个方面的全局性的策划,按照当时 的概念,蒋介石、国民党将两者加以区别,分别称“政略 ”与“战略”。而中共方面则合二为一,统称战略,基本 不用“政略”这一概念。各有其据。鉴于《现代汉语词典 》并未收入“政略”一词,本书按现在的习惯,统称战略 。 本书将着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中日战争国际化战略思想。 蒋介石全部战略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把中国的抗战与 欧战贯通起来,以此为切入点,推动抗战国际化。这是渝 府的根本利益所在,全部战略思想的构成围绕这一点展开 。 中日战争始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 后全面爆发。就地缘政治而论,远东在地理上相对偏远, 因此,尽管中日早已开战,但一直以来,战争的范围仅限 于两国之间,就世界全局来看,只是一个孤立的、局部的 战争,日本官方甚至不称战争,而称“中国事件”。问题 在于:作为一个弱国,渝府很难以一对一的方式彻底击溃 日本。为此,蒋介石关于抗战的战略方针,从来都秉持一 个基本思想:将中日战争国际化,通过国际联合阵线制裁 并战胜日本。多年来,蒋曾一再考虑并力行这项战略,自 记:“解决中倭问题惟有引起国际注意与各国干涉”。… 所谓国际注意、各国干涉,就是国际化。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曰战争引起国际干涉?以往,蒋 所指望的国际干涉就是九国公约和国际联盟。1939年1月26 日,蒋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讲外交政策,他说:“什么 是我们的外交武器呢?二十年以来,九国公约及国联盟约 是我们的武器。” 1922年2月,美、英、法、日、意、比、荷、葡八国, 加上当时的北京政府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九国关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