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风云](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1025/17/20191025175852900.jpg)
出版社: 远方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27.00
折扣购买: 河套风云
ISBN: 9787555512240
李廷舫 汉族。1942年3月出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一级作家。著有小说、散文、纪实文学及影视文学剧本多部(篇)。
民国初年,整个绥远地域归山西省管辖,河套属山西 边地。其时,民国**对这里的统治力量还很薄弱,河套 大多数地方呈无**状态,是大地主和蒙古王公贵族作威 作福的领地,也是外国传教士的“自由王国”。还有一些 土匪部队乘虚而人,各霸一方,横行乡里。 在这片政治混乱的土地上,阶级矛盾一触即发,民族 矛盾*显尖锐。 追溯历史,清朝对塞北部分区域实行蒙汉分治,河套 地区为蒙古王公管辖的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后旗(今达拉 特旗)和鄂尔多斯右翼后旗(今杭锦旗)领地;1**8年,阴山 南北部分*原划定为乌拉特三公旗封地。居住河套地区的 汉族则归萨拉齐厅管辖。1903年,清**在大佘太设五原 厅,后移治于隆兴长,管理居住在乌拉特三公旗、达拉特 旗和杭锦旗境内的汉族人。 中华民国建立后,于1912年撤销了清朝的五原抚民厅 ,改置五原县,辖后套全境。1914年,绥远由山西省划出 ,设置绥远特别行政区。1928年,绥远特别行政区始设为 绥远省。后套属绥西地区。 以上是从清朝到民国年间河套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从经济发展和民生状况看,从1886年到1918年,河套早年 开发者王同春等利用三十多年时间,在后套挖通了八大干 渠,同时采取各种手段拉拢蒙旗王公和召庙喇嘛,租赁或 换取到蒙古人的大片牧场,依靠黄河水利垦荒种地,发展 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财主。其间,1**1年到1901年,晋、陕 、冀等省两次遭*严重旱灾,多地赤野千里,颗粒无收, 迫使许多农民背井离乡,外出逃荒求生。一时间,晋、陕 、冀等地荒野、道路上,随处可见饥寒交迫中悲惨呼号的 灾民。此时正是王同春家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多处牛犋(庄 园)囤积着大量粮食。工于心计的王同春这时做出了一个惊 人的决定——放粮施赈。于是由一个姓洪的门客负责,在 县城南的四大股庙架起百余口大铁锅,办起数十个粥厂, 一*两顿,供灾民就食。消息传开,四处来后套求生者如 水之赴壑。有史料记载,1**2年聚集在隆兴长一带的灾民 达四五万人。王同春赈灾用粮三万余石(一石约一百五十千 克)。1901年,王同春再次开仓赈灾。但王同春赈灾自有他 的算计。待来年春暖解冻时,王同春便让有劳动能力的人 去给他挖大渠或做别的营生。还有的灾民*雇去给王同春 种地或租种王同春的土地。王同春由此得到了大批廉价劳 动力,作为他发家致富的重要资本。而灾民们却没有摆脱 *苦*难的命运。一首民谣这样表述穷人们的苦难情景: “提起光绪十八年,怎不叫人泪涟涟。遍地遭灾成年馑, 饿死黎民上万千。都说后套收穷人,隆兴长那里能吃饱饭 。扶老携幼进后套,想要逃生出了关。风雪天气肚子饿, 四大股庙把身安。王同春又叫瞎进财,支起大锅放了饭。 放饭是放饭,男女老少挖大干(干渠)。老汉病死渠背上, 老婆围着帐篷转。后生有病不停工,闺女去给当*鬟。后 悔不该来后套,没有天灾有人患。”这个“人患”就是地 主老财对穷苦人的剥削和压迫。随着人口的增多和贫富差 距的突显,河套这片原本被地主老财们视为他们乐园宝地 的土地上,阶级矛盾*益加剧。而外国反动势力的侵入, 新**主义革命时期河套地区中国***艰苦卓*的革命斗争史, 抗*战争时期河套大地爱国*民英勇不屈反抗侵略的杀敌卫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