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3.70
折扣购买: 悟园(40位造园大师背后的故事)
ISBN: 9787568047180
文徵明 山水写意 1470—1559年 国古典园林根植于道家、儒家哲学思想,并且对日本 和欧洲园林设计的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和其他国家一样 ,中国统治王朝暴力的改朝换代,以及随之而来的潮流更 迭,导致很多园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但幸运的是,绘画 作品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画面资料。文徵明不仅是一位技 艺高超的造园师,也是一位画家和诗人,通过对他杰出的 艺术造诣与造园成就进行了解,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国 古典园林的魅力。 文徵明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就被赋予秉承家业 的众望。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因在诗歌、书法和绘画三方 面拥有超凡的技艺,而被尊为“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曾 参加科举考试却九试不第,不过他所付出的辛苦没有白费 ,尤其是在书法方面(他有在早餐前练习书法的习惯)。 最终,他在友人的推荐下,入京奉职翰林院。56岁时,在 书画方面已负盛名、却被同僚排挤的文徵明,早早结束了 他的仕途,辞官回到故乡——江苏苏州。 文徵明在艺术领域交友甚广,又勤于钻研苦练,诗歌 、绘画、书法无不精通,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学 者,这些完全是出于爱好。他19岁就开始习画,师从“明 四家”之一的沈周,并继承了他的面风.尤其体现在他的 花卉绘画作品中。在山水画方面,文徵明超越了他的老师 。通过对早期元朝画作,特别是知名佛教画家和书法家赵 孟頫作品的深入研究,他的个人风格日渐成熟,并自成一 派。文徵明隐居苏州后,富贵显赫的明代御史王献臣也衣 锦还乡,他在苏州大弘寺的原址上挖湖造山,开始建造拙 政园。王献臣十分钦佩文徵明的才华,便邀请他一起营造 这座园林。 大约在1535年,文徵明创作了《拙政园三十一景图》 ,每幅画都是拙政园中的一个景点,并配诗一首,这是诗 、书、画完美的结合。在1551年,80多岁的文徵明达到了 自己的艺术巅峰时期,他又创作了《拙政园八景》,为拙 政园留下了清晰的绘画作品,让我们得以一窥它旧时的风 貌。 步入晚年时,文徵明的艺术造诣越发精妙。他的作品 被人们反复临摹——人们买来他的画作进行收藏或是用来 模仿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技艺。就像18世纪的英国艺术家 ,去罗马和佛罗伦萨临摹大师的绘画作品来提升技艺一样 。文徵明的许多学生相继成为著名画家。文徵明自己和他 的老师沈周一起,被人们尊为吴门画派的领袖,他们尤其 擅长绘制长轴式的画卷。 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拙政园中的格局有所改变,但 幸运的是,它从来没有被严重地破坏过。在17世纪早期, 拙政园被分割成几处院落,之后又被闲置了一段时间。在 清朝顺治(1644—1661年)和康熙(1662—1722年)年间 ,人们根据当时流行的园林风格对其进行了修复,使拙政 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中期,拙政园东园又按 照原来的风格进行了大规模补建。至此,就像世界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