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7.60
折扣购买: 经典译林:汤姆·索亚历险记
ISBN: 9787544774659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作家、演说家。作品风格以幽默与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其人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等。
前言 本书记载的冒险故事大多实有其事,其中一两件是我的亲身经历,其余则是儿时与我同窗共读的男孩们的经历。哈克?费恩这个形象源于生活,汤姆?索亚也是如此,但并非源于一个人,而是集中了我所认识的三个男孩的特点,因此,这一形象类似建筑上的混合型结构。 书中提及到的种种荒诞不经的迷信行为,在故事发生的时期——三四十年前——在西部的儿童和奴隶中间曾颇为盛行。 虽说此书是一本主要面向少男少女的娱乐读物,但我希望它不致因此受到成年男女的冷落。因为我写此书的目的之一,在于努力帮助成年人愉快地回忆起他们童年时代的生活情景,回忆他们当时的情感、思想和言谈,以及有时做出的荒唐事情。 作者 一八七六年于哈特福德 第一章 汤姆贪玩好斗、东躲西藏 “汤姆!” 无人应声。 “汤姆!” 无人应声。 “奇怪,这孩子在搞什么名堂?叫你哪,汤姆!” 还是无人应声。 老太太将眼镜往下一拉,从镜框上边扫视整个房间,继而又将眼镜朝上一推,从镜框下边察看动静。她难得或者说从不透过镜片去看男孩这样小的目标。这副眼镜十分考究,颇令她引以为豪,戴上它是为了“体面”,而非实用——她就是眼前罩上一对火炉盖,也啥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她眼里流露出疑惑的神情,随即用一种虽不严厉,但足以令桌椅板凳听清的声音说道: “好,我发誓,等我逮住你,非得——” 她话没有说完,因为她此刻只顾哈腰用笤帚在窗底下捣来捣去,每捣一下,就得喘口气。结果她只捣出家里的一只猫儿,别无他获。 “我还从没见过这么不上规矩的孩子!” 她走到敞开的大门口,站在那儿,朝满园的西红柿茎和曼陀罗草丛望去。还是不见汤姆。于是,她提高嗓门,向远处喊道: “叫——你——哪,汤姆!” 身后传来轻微的声响,她连忙转身,揪住一个小男孩短外套的衣角,叫他无法逃脱。 “唉,我本该想到那个小房间的。你在里边干啥?” “没干啥。” “没干啥!瞧瞧你这双手。瞧瞧你的嘴。怎么弄得那么脏?” “我不知道,姨妈。” “是吗,我可知道。那是果酱——准错不了。我已经跟你说过四十回了,你要是碰一碰果酱,我就剥了你的皮。把鞭子拿给我。” 鞭子高高举起——眼看大祸将临—— “哎呀,快往后瞧,姨妈!” 老太太猛地转过身,紧紧捏住裙子,唯恐遭遇不测。那孩子忙不迭地撒腿跑开,爬上高高的木板院墙,翻过去就不见影子了。 波莉姨妈站立片刻,心里颇觉惊诧,随即又微微一笑。 “这个该死的孩子,我怎么总是开不了窍呢?他那些鬼把戏跟我耍到这个份儿上,我怎么还是一点也不当心呢?老糊涂才是最大的糊涂虫呢!俗话说,老*学不了新招。可是天哪,他的鬼花样天天翻新,谁能料到下回又是啥名堂呢?他好像知道我被捉弄多久才会冒火,还知道只要设法哄我一阵或逗我发笑,准保万事大吉,他也就不会再挨揍了。我对这孩子又没有尽到责任,一点不假,上帝可以作证。《圣经》上说,孩子不打不成器。我知道自己这样惯他,是在加重我俩的罪孽和痛苦。他是鬼迷心窍,可我呢!他是我已故姐姐的孩子,看他怪可怜的,我总有些不忍心揍他。每回饶了他,良心上总不安;打他吧,又总是感到心疼。罢,罢了。《圣经》上说:‘人为妇人所生,时光短暂,多有患难。’此话言之有理。他今天下午准会逃学,我明天非得罚他干活不行。让他星期六干活可不容易哟,星期六所有孩子都放假,而他又顶讨厌干活。不过我得尽到管他的责任,不然就会毁了这孩子。” 汤姆果真逃了学,而且玩得很快活。他回家很迟,勉强赶上帮黑孩子吉姆干活——晚餐前锯下次日烧的柴火,劈些引火柴——至少没耽误跟吉姆讲自己干的那些开心的事儿,这样吉姆就干了四分之三的活儿。汤姆的弟弟西德尼(准确地说是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已经完成了自己分内的活(拾劈柴片),他是个规矩的孩子,不会惹事生非。 吃晚饭的时候,汤姆不断瞅准机会偷糖吃,波莉姨妈问了几个刁钻而又深奥的问题,为的是引诱汤姆落入圈套,说出一些自讨苦吃的实话。像许多心地淳朴的人一样,她出于虚荣心,相信自己天生具有暗中耍手腕整人的本领,喜欢将那些极易被人识破的蹩脚伎俩视为聪明绝顶的妙计。她说: “汤姆,学校里挺热的,是吧?” “没错,姨妈。” “热得够呛,是吧?” “没错,姨妈。” “你就没想过去呃——游水,汤姆?” 汤姆心里突然一阵发怵——生出几分不安和怀疑。他察看波莉姨妈的脸,见她不动声色,便说: “没有,姨妈——呃,不很想去。” 老太太伸出一只手,摸摸汤姆的衬衫说: “可你的身子并不太热嘛。”想到自己已经发现汤姆的衬衫是干的,而别人谁也不知道她的用意,老太太心里暗暗得意。可是尽管她这么想,汤姆却猜透了她的心思,干脆来了个先发制人: “我们几个在水泵下面淋了淋头——我的脑袋还湿着哪,你瞧见了?” 波莉姨妈想到自己居然忽视了这个间接证据,一条妙计没有成功,心里不免有些懊恼。稍顷,她又想出一个新主意: “汤姆,你淋头时,用不着拆掉我给你缝的衬衫领子吧?解开上衣纽扣让我瞧瞧。” 汤姆脸上的苦相消失了。他解开上衣,只见衬衫领子缝得结结实实的。 “真是!嗯,算了吧。我本以为你准是逃学去游水了呢。好吧,我原谅你,汤姆。依我看,你就像一只皮毛烧焦的猫——正如俗语所说,外表糟糕,内里并不坏。虽说只有这一回。” 她一方面为自己的精心谋划完全落空而觉得惋惜,另一方面又因汤姆偶尔乖乖听话的表现而感到欣慰。 不料西德尼却说: “咦,怪了,怎么我记得他的领子原先是用白线缝的,可现在是黑线。” “可不,我的确是用白线缝的!汤姆!” 不过汤姆没等她说完就开溜了,临出门时还甩下一句: “西德西德是西德尼的简称。,为了这我得结结实实揍你一顿!” 汤姆来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把插在上衣领子上的两根大针打量了一番。两根针上都绕着线,一截白线,一截黑线。他说: “全怪西德尼使坏,不然她永远发现不了。真讨厌!有时她用白线缝衣领,有时又用黑线。但愿她永远只用一种线,黑的白的都可以——她这样换来换去,搞得我晕头转向。不过我敢打赌,为今天的事,我准得揍西德一顿。我一定要教训教训他!” 他不是村子里的模范儿童。他深知“模范儿童”的为人,因而鄙视他们。 不过一两分钟的光景,他便将所有的烦恼通通抛到脑后,这倒不是因为烦恼给他精神上造成的痛苦和负担不及成年人的深重,而是因为一种新的强烈兴趣压倒了烦恼,暂时将其从心里逐出的缘故——正如成年人初次接触新鲜事物,一时兴奋不已,也会忘记所有的不幸一样。使他刚刚产生兴趣的,是口哨的一种奇妙吹法,他才从一个黑人那里学来,正在不受打扰地拼命练习。这种口哨吹起来颇似一种特别的鸟鸣,音调和谐流畅,吹时舌头频频贴紧口腔上颚——但凡体验过儿时种种稚趣的读者,兴许都记得该怎么吹。汤姆用心苦练,很快掌握了个中诀窍。此时他大踏步走在街上,嘴里吹着动听的曲调,心中充满了喜悦。这种喜悦与刚刚发现了一颗新星的天文学家的愉快感觉极其相似——只是若以喜悦的热烈、深沉以及纯粹程度而论,天文学家无疑是不及孩子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描述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丰富多彩的浪漫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做出了种种冒险。这部小说虽是为儿童写的,但又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看的读物。正如作家在原序中写的:“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子看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本译本紧扣原文,活泼生动,传神再现原作风采姿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