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岳麓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6.10
折扣购买: 民国三大校长/传记文学书系
ISBN: 9787553803562
罗家伦(1**7―1969),浙江绍兴人,字志希。1917年入北京大学,曾参与发起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后赴欧美留学,1926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中央*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印度大使。1950年到**后,任“***中央*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考试院副院长”等职,后病逝于**。著有《科学与玄学》《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考订》等。 王云五(1888~1979),我国现代出版家,1930年2月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直到1946年4月因任他职才辞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职务。王云五在艰难困苦的物质条件下,仅是1934年就出版了200册的《幼童文库》和507册的《小学生文库》。
蔡元培自述 蔡元培 一、我所*旧教育的回忆 我六岁(以阴历计,若按新法只四岁余)入家塾 ,读《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等。本来初上 学的学生,有读《三字经》的,也有读《千家诗》或 先读《诗经》的,然而我没有读这些。我读了三部小 书以后,就读四书。四书读毕,读五经。读小书、四 书的时候,先生是不讲的,等到读五经了,先生才讲 一点。然而,背诵是必要的,无论读的书懂不懂,读 的遍数多了,居然背得出来。 读书以外,还有识字、习字、对句的三法,是我 了解文义的开始。识字是用方块字教的,每一个字, 不但要念出读法,也要说出意义。这种方法,现在儿 童教育上还是采用的,但加上图画,这是比从前进步 了。习字是先摹后临,摹是先描红字,后用影格;临 则先在范本的空格上照写,后来将帖子放在面前,在 别的空白纸上照写。初学时,先生把住我的手,助我 描写,熟练了,才自由挥写。对句是造句的法子,从 一个字起,到四个字止,因为五字以上便是作诗,可 听其自由造作,不必先出范句了。对句之法,不但名 词、动词、静词要针锋相对,而且名词中动、植、矿 与器物、宫室等,静词中颜色、性质与数目等,都要 各从其类。例如先生出了白马,学生对以黄牛、青狐 等,是好的;若用黄金、狡狐等作对,就不算好了。 先生出了登高山,学生对以望远海、鉴止水等,是好 的;若用耕绿野、放四海等作对,用颜色、数目来对 性质,就不算好了。其他可以类推。还有一点,对句 时兼练习四声的分别。例如平声字与平声字对,侧声 字与侧声字对,虽并非**不许,但总以平侧相对为 正轨。又练习的时候,不但令学生知道平侧,而且在 侧声中上、去、入的分别,也在对句时随时提醒了。 我的对句有点程度了,先生就教我作八股文。八 股文托始于宋人的经义,本是散文的体裁,后来渐渐 参用排律诗与律赋的格式,演成分股的文体,通常虽 称八股,到我学八股的时候,已经以六股为*普通了 。六股以前有领题,引用题目的上文,是“开篇”的 意义,六股以后又有结论,可以见自领题到结论,确 是整篇。然而,领题以前有起讲(或称小讲)十余句 ,百余字;起讲以前有承题,约四五句,二十余字; 承题以前有破题,仅二句,十余字。这岂不是重复而 又重复吗?我从前很不明白,现在才知道,这原是一 种练习的方法。先将题目的一句演为两句(也有将题 目的若干句缩成两句的,但是能作全篇的人所为); 进一步,演为四句;再进一步,演为十余句;*后乃 演为全篇。照本意讲,有了承题,就不必再有破题; 有了起讲,就不必再有破题与承题;有了全篇,就不 必再有破、承与起讲。不知道何时的八股先生,竟头 上安头,把这种练习的手续都放在上面,这实是八股 文时代一种笑柄:我所以不避烦琐,写出,告知未曾 作过八股文的朋友。 我从十七岁起,就自由地读考据、词章等书籍, 不再练习八股文了。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