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72
折扣购买: 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
ISBN: 9787308094573
世界上最难的学问 每次读到叶企孙先生的事迹,总会产生一种“高山仰 止,景行行止”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因时间流逝而淡化; 相反,时间愈长,我的敬重愈是深厚。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叶企孙先生白有一 份骄人的成就。他才华横溢,读博士时就以《普朗克 (Planck)常数的测定》让世界物理学界刮目相看;他是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的老师,对他们一生 影响至大;他培养的学生,相当数量成为“两弹一星”功 勋奖章获得者;他创建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先后走出过50多 位两院院士。 然而,叶企孙先生最为人称道的并不是他事业上的成 就,而是他作为至性之人的巨大的人格魅力。 真正的知识分子往往充满批判精神,崇尚思想独立, 叶企孙正是这样做的。1951年,内地报刊充满“集体主义 ”、“阶级斗争”这样的说辞,叶企孙却在倡导“高校教 学与科研要自由、民主”;对于朝鲜战争,他认为是“美 国的一种战略考虑,是针对苏联极权主义阴谋的”。在知 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有的教授批评他“对政治太不热 情,在旁观”,有的希望他“以后不应再认为政府是政府 ,学校是学校,两不相干”,叶企孙却说自己“对狂风暴 雨式的批评方式不太习惯,希望对批评者提提改进意见, 有所进步就算是能过去了”。一句话,叶企孙判断一个事 物是怎样的性质,依据的不是上面的文件,也不是别人的 看法,而是自己的独立思考。 叶企孙非常关心自己的学生。李政道刚入西南联大, 叶企孙发现其理论水平高过别的同学,自学能力也特别强 ,便建议他不听物理方面的理论课,但要认真学实验课。 李政道当年有一张理论课试卷,卷面只扣了两分,总分却 只有83分。原因是李政道当年实验成绩不好,叶企孙把他 的两门功课加起来算分,以此提醒他,理论必须建立在实 验的基础上。1945年,西南联大物理系吴大猷教授接到国 民政府通知,让其挑送两个学生去美国留学。吴大猷挑了 物理系助教朱光亚。知道此事后,叶企孙主动找到吴大猷 ,劝其破格录用大二学生李政道。叶企孙去世后,人们从 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张保存了60多年的李政道的考卷。李 政道这才知道,离开大陆后,老师一直在牵挂他。 关爱学生,自然不愿意给学生添麻烦。刘宜庆《浪淘 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一书记载:“文革”时,钱 三强在中关村的马路上碰到叶企孙,钱三强是叶企孙的学 生,素来敬重老师,看到叶企孙,立即跑上去打招呼,对 老师嘘寒问暖。叶企孙说:你赶快离开我,赶快躲开,以 后你见到我,再也不要理我了,躲我远远的。钱三强当时 是二机部副部长,负责原子弹工程,叶企孙生怕自己的“ 政治问题”牵连了钱三强。 叶企孙极其无私。1928年,叶企孙请吴有训到清华大 学物理系任教,将吴的工资定得比自己的高,以示尊重。 同事一段时间,叶企孙发现吴有训工作能力特别强,堪当 重任,1934年推荐吴做物理系主任。1937年,叶企孙又辞 去理学院院长职务,推荐吴有训接任。叶企孙的辞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