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
作者: (美)金伯利·罗斯//弗雷达·弗兰德曼|译者:王小亮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
ISBN: 9787559607270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嗯,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人们在听到边缘性 人格障碍这个词时常会这么问。这个词描述了一种不 能调节、掌握自身情绪,并在内心深处害怕被抛弃的 病态。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人们研究*少、了解也*少 的疾病之一。不过,随着公众意识的觉醒、相关机构 的推动、对相关临*研究的资助逐年上升,这种情况 正在得到改善。 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三个字母常常引得职业医师们 摇头叹息。由于其症状多样、程度各异,许多医生都 无法诊断边缘性人格障碍。即便确诊,很多医生也不 确定应当怎样治疗,考虑到这种心理失调疾病的复杂 性,许多医生都对治疗方案犹豫不决。 沉默应对 我们在新闻媒体上很少见到关于边缘性人格障碍 的内容,考虑到在美国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数,以及我 们通过各种途径获知的这种疾病对患者家人的持续折 磨,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美国,边缘性人格障碍 患者占到了总人口的2%,也就是600万人。如果把患 者的伴侣、子女、父母、亲人、朋友和同事考虑进去 ,*到这种疾病影响的人数将达到3000万之多。女性 杂志上充斥着坚挺的**、蓬松的蛋奶酥、育儿经和 着装指南,男性杂志则总是就男人应当如何成为群体 中的一员、如何教育子女、如何感*自身甚至如何做 饭提出各种建议。没有人谈论边缘性人格障碍。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没有什么特 效药或速效疗法可以让患者康复并迎来幸福的未来。 边缘性人格障碍太过复杂,无法用简洁鲜活的大字标 题描述出来,好动的听众们喜欢换台,有关边缘性人 格障碍的话题又太过沉闷。 “我在和临*医师交流的时候都花了30分钟的时 间才让他们明白边缘性人格障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而在电视上这么做是行不通的。”兰迪·克莱格在 2001年时曾如此表示。而且也没有哪个名人站出来讲 述他们与这种心理失调疾病作斗争的经历。事实上, 与这种疾病有关的名人几乎都名声不佳:琼·克劳馥 ‘,玛丽莲·梦露,文森特·凡·高。可以说,声称 自己在和边缘性人格障碍作斗争并不能给名人带来什 么好名声。 由于人们对边缘性人格障碍采取了缄默的态度, 成年子女们在**次读到关于这种疾病的详细文字描 述时常常会流下如释重负的眼泪。这些描述给了他们 那令人迷惑而又爱恨交织的童年一个定义,一个解释 ,一种确认。“我一直以为是我疯了”;“我就知道 有什么不对,但我没办法确切指出来到底是什么不对 ”;“我只知道这种生活,我还以为这就是正常的” ;“小时候,我们如履薄冰,但我不知道其他孩子的 生活并不是这样”。很多人在**次读到关于边缘性 人格障碍的文字描述时做出了这样的反应。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表现各式各样,且缺乏一 致性和协调性,有时候,他们显得**正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