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省(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超值金版)
作者: 马妍姝
出版社: 立信会计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22.90
折扣购买: 一日一省(超值金版)
ISBN: 978754292831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众人最基本的教养,就叫孝;表现于行为的叫做“养”。养,可能做 得到,但是具有敬意的养,就不容易;有敬意的养,即使能做到,但是 做得很自然就难了;就算能做得很自然,但能终其一生,不管父母在不 在世,都能那样自然地敬养着,那就更难了。父母死后,照样谨慎行事, 不给父母带来坏名声,这可说终其一生行孝了。所谓仁,就是以孝道为 仁;所谓礼,就是实行孝道;所谓义,就是以孝道为宜;所谓信,就要 以孝道为信;所谓强,就是以孝道为强。欢乐是顺应这种笃孝而产生的, 而刑罚则是为了制裁背叛这种孝行而制作的。 父母完整地生下我们做个人,我们就应该把完整的身体保持到生命 的终极,这就是“孝”。不损毁自己的身体,不辱没自己做人,这就是 “全”。所以作为君子,走半步一步路,都不敢忘了孝道。……一起步便 不忘父母,自然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或邪路;过河要乘船而不去泅 渡,因为那是不敢把父母付给我们的身体,拿去做不必要的冒险行为。 一开口便不忘父母,自然不会说脏话、恶话,这样也不至招惹别人的诟 骂,自身也不会遭到污辱。不使自身受辱,不使父母为自己蒙受羞耻, 这样就可以说是“孝”了。 曾参以孝为一切道德的根本与总和,以孝统帅一切伦理道德。他认 为孝不只是个人行为和治理家庭的准绳,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纲领, 是天经地义、永恒普遍的基本原则。唐代皮日休就说:“曾参,之孝感 天地,动鬼神,自汉至隋不过乎”(《宗圣志》)。历代统治者也因此赠 他 “太子少保”、“郕伯”、“郕侯”、“武城侯”、“郕国公”等谥号。 元代 至顺元年(1330年),更被封为“郕国宗圣公”,成为孔子弟子中仅有的 “二圣”之一。 孔子虽然极力提倡“孝”,但他只是为了叫别人去孝敬父母,而他自 己是没有表现机会的(因为其父母早亡)。曾参则不然,他不仅口头上宣 扬孝道,而且他身体力行。《新语》中说:“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 调寒温,适轻重,勉之于糜粥之间,行之于衽席之上。”在生活上无微不 至的照料。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而曾参就“义不离亲一夕宿于 外”(《战国策·燕策》)。多次辞官不就,专心致力于孝敬父母,他曾 经 说:“父母死了不可再活,寿命到了不可再加,所以,孝子要养父母, 而父母不能等啊!用大牛祭坟墓,不如在父母活着时用鸡猪一类食物好 好奉养。”他曾经在齐国做过小官,俸禄很少,但非常欢喜,是因为能养 父母。父母死后,曾到楚国做大官,九仞高堂,百辆大车,犹北向而 泣,是因为无父母可养(《韩诗外传》)。一生一世都是围绕着父母的影 子 而转移。 “曾子耘瓜”的故事更是流传甚广。曾参误伤瓜苗而俯首帖耳地任凭 父亲痛打,直到休克苏醒过来以后,还去问父亲因怒打伤坏身体没有。 继而操琴唱歌,以向父亲表示自己如以前一样身心健康,不再让父亲伤 心。《孔子家语》记载:“曾参对他的后母也非常孝顺,一夜常起五次, “视被之厚薄,枕之高低”。后母虽“遇之无恩”,而曾参“仍供养不衰 ”。 《礼记》’还说曾皙卒时,曾参“泪如滴泉,水浆不入口者七日”, 以 后“每读丧礼,则泣下沾襟”。还有很多古书都曾记载:孔子不饮“盗 泉”之水,曾参不入“胜母”之闾。以表示自己德行的高洁和对母亲的 敬重。总之,在曾参的思想和行为中,孝行占着最突出的地位。曾参被 后世列入《二十四孝》里的孝子是当之无愧的。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