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设计底层逻辑

股权设计底层逻辑
作者: 王雪梅//李江涛|
出版社: 工商联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39.33
折扣购买: 股权设计底层逻辑
ISBN: 9787515840017

作者简介

王雪梅 廊坊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科研上共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8项,主持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两项。主讲课程有《电子商务概论》《客户关系管理概论》《电子商务个人创业》《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网络营销》等。已出版管理类图书《困局管理》等。 李江涛 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目前在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工作,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物资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等相关管理工作。

内容简介

股权设计的制胜之道:先予后取 股权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企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关键因素。许多初创企业失去前进的动力,或者很多大企业面临危机时内部人心涣散,其根源就在于没有把握好股权这个环节,没有做好股权架构。 提到企业的股权架构,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是资深专家才做的事情。正是这样的认知,导致很多创业者或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错失机遇、走了很多弯路。 股权架构设计真的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正如古人所说,大道至简。越是高级复杂的东西越是简单质朴。企业股权架构设计亦是如此,作为企业创始人,你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就要先给予对方想要的东西,即“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著名投资人、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曾经说过:“很多人认为找合伙人很难,但我认为很简单,只是因为你投入的时间不够。”在创办小米之前,雷军没有硬件创业经验,因此他对优秀硬件工程师的需求极为迫切。 那么,雷军是如何吸引这些优秀的硬件工程师的呢? 雷军的方法简单而直接,他列出了一份长长的优秀工程师名单,然后逐个联系合作。为了让这些工程师加入小米,雷军不但提供了优厚的工资和福利,还送出了大量的股权,将他们的角色从“打工者”转变为“主人翁”,把他们的利益与小米集团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显然,合理运用股权可以为企业吸引大量人才,在留住他们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潜力,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强大的行业竞争力。 此外,股权架构还关系到企业的归属问题。初创企业就像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要想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不断注入资金、技术、渠道等“养料”。这些都可以通过股权来换取,但代价是创始人的持股比例会被稀释——随着股权比例的不断降低,创始人辛苦培育的“孩子”可能会易名改姓。 然而,通过严谨而巧妙的股权架构,创始人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并且在确保自身持股比例下降的情况下,仍然拥有公司的控制权。例如,利用一致行动人协议、委托投票权、AB 股制等,将股票的表决权与分红、增值等权利分离,从而掌握半数以上的股东会表决权,实现对公司的绝对控制。 更为重要的是,股权还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有力工具。当企业制定了多元化经营战略后,可以通过股权融资和股权并购,将业务触角伸向上下游产业或其他未涉足的行业,在快速积累人才、经验、渠道等资源的同时扩大经营规模,占领用户心智,实现完美转型。 也就是说,经营企业必然要与股权打交道。明智的创始人会重视股权对企业的作用,通过巧妙设计股权架构,打造出合伙人挖掘、控制权巩固、员工激励、对外融资、跨行并购和税务筹划等可持续的闭环。 由此可见,懂得利用股权者能够获得资源,拥有资源者能够赢得市场,赢得市场者能够赢得消费者的心,这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而消费者的认可,则需要企业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做到物美价廉。产品的质量,需要合作者的智慧和资金,以及员工付出劳动,这些环节缺一不可,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创始人设计好股权架构的基础就是四个字:先予后取!因为无论是合伙人、投资者、员工,还是消费者,企业要想持续地得到他们的支持,就必须舍得“分权”让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