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180.00
折扣价: 142.20
折扣购买: 全产业链脉动--制造业服务化(精)
ISBN: 9787030694454
**篇 基础篇
“全产业链脉动”描述了全产业链的关联性、协调性,以共同打造的生态环境孕育数据脉象价值和数据脉动价值。在制造业成为全球竞争焦点的现实环境中,世界各国努力为浸润在社会、市场和技术环境中的制造业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制造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制造2025》旨在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迫切需要面向中国实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制造业服务化理论。
制造业服务化(manufacturing servitization)以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驱动,提高服务要素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比重,在生产服务、产品服务中融入更多的知识、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以推动制造业产出由有形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变。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制造业升级的有效路径,成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我国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能力。
“全产业链脉动”制造业服务化,以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空间为节点集聚数据资源,让每一个关键节点汇聚成数据价值喷涌的“泉眼”,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驱动全产业链生态服务价值创造和制造业升级。“全产业链脉动”服务理论诞生在数字经济、体验经济和平台经济襁褓之中,肩负着探索、创新和颠覆传统的制造业服务理论的重要使命,推动着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第1章 制造业服务化概述
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进程中,制造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堪称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世界各国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体系中,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升级的有效路径,成为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理论。“全产业链脉动”视角下的制造业服务化,贯穿于生产环境和市场环境,有助于提高全产业链供需匹配能力。
1.1 概述
自**次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一直是推动工业社会转型发展的动力。新一代尖端技术将人类带入一场新型工业革命之中,智能化、绿色化、平台化成为新型制造业的标志性特征,数据价值、体验价值、平台价值增强了制造业服务价值和价值增值能力,颠覆与颠覆式创新成为制造业服务化创新发展的主题。
1. 制造业服务化历程
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企业的一个系统性革新历程,从销售产品到销售产品和服务的组合,再到为顾客提供集成化服务的过程,能够为企业和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以有形产品为主导逐渐转变为以无形服务(集成)为主导;从审视向顾客提供何种产品,到思考为何扩大服务提供范围、如何提供多样化服务。制造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服务化的理解,基于现实环境将服务化战略落实为具体行动,实现服务化转型。从服务化驱动到服务化战略,再到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业服务化历程如图1-1所示。
图1-1 制造业服务化历程
资料来源:王丹(2019)
2. 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
美国提出“重塑制造业”目标、德国制定“工业4.0”战略、中国部署《中国制造2025》战略 世界各国都将制造业作为争夺国际竞争优势、改善国家就业、优化经济结构的重中之重。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新型制造业重要的发展趋势,新时代赋予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新使命。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迎来了制造业升级的新浪潮。智能传感网络可以收集实时、动态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实现超人的生产效率和极低的生产误差;区块链技术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边缘计算可确保几乎不间断的连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允许随时随地进行海量数据处理;传统工厂逐渐被智能工厂所取代,智能机器人辅助专业化工人创造未来的产品,工业大数据成为人类深入认识生产运作规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的重要资源。
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工业革命赋予制造业服务化新技术、新动能,也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提供新知识、新理论。为深入探索“全产业链脉动”服务理论,本章从制造业服务化生态环境、概念界定、演化发展、内涵特点等方面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基本规律。本章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本章结构图
1.2 制造业生态环境
全球金融危机后,部分发达国家重新部署制造业发展战略,致力于依托本国强大的研发优势和全球产业链结构优势,以全球产业链布局实现制造业复兴和回归。在制造业成为全球竞争焦点的现实环境中,世界各国均努力为浸润在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中的制造业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推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1.2.1 制造业社会环境
制造业发展具有全球化特征,产品制造所需要的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来自全球各地,成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供全球顾客使用。在制造业发展日益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制造企业共建、共创一个健康有序、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需求
全球化生产方式扩大了企业规模、跨越了组织边界,使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复杂多变的特性,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和能力共享。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就如同一根纽带紧密联结着制造企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行,“全产业链脉动”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关注的焦点。
1)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防控
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发展,提高了供应中断、供应延迟、需求波动、价格波动、汇率波动等风险发生的概率,使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从产业链供应链视角深入分析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风险因素,成为保障国际化环境中制造业升级的关键问题。
“全产业链脉动”制造业服务化以稳定为基础,深入刻画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性风险,准确把握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防控下的稳定性。例如,生产服务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外包,在产业链供应链垂直一体化体系中,面临知识产权风险,因汇率波动、行业集中度过高而导致的采购风险,因全球化市场变化剧烈、产能柔性不足而导致产能风险,等等。
2)产业链供应链弹性塑造
为有效防控复杂多变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应采取有效措施塑造产业链供应链弹性,避免引发连锁反应给全球制造业带来巨大灾难。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一方面,要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优化供应链体系;另一方面,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动力培育新增长点 。
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弹性塑造,需要产业链供应链成员共同努力,共同抵御风险、共同塑造弹性、共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全产业链脉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提高了以脉动观察分析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的能力,奠定了全球化环境下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发展的基础。
2. 生态可持续发展绿色需求
环境变化是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全球资源约束是人类面临的现实状况,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使用效率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贯彻健康、安全和环境(health,safety,environment,HSE)理念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责任。围绕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应用制造业服务化策略降低制造业对生态发展的负面影响。
1)全生命周期服务
产品服务系统(product service system,PSS)是一个与制造业服务化相关的概念,强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要求制造企业、服务提供商追踪和负责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Lee and AbuAli,2011)。制造企业通过制订全生命周期内“持续”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全方位产品服务方案,而非提供“一次性”服务,延长企业价值创造期。全生命周期服务带来的生态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可以通过无形的服务代替有形产品为顾客创造价值,从而节省产品生产制造所需要的资源消耗。
(2)全生命周期服务需要企业对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到回收等环节负责,提供回收服务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同时以再制造使“废物不废”,体现循环经济理念。
(3)制造企业通过产品使用权转移获得利润,意味着以往一件产品仅能满足单一顾客需求,而服务化模式增加了产品利用空间,在其生命周期内可以满足多个顾客的使用需求,“产品池”的存在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2)模块化生产
青木昌彦和安藤晴彦(2003)认为模块是指可组成系统的、具有某种确定独立功能的半自律性子系统,可通过标准的界面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模块内部各元素以紧密的联系保证模块稳定性,相互独立的模块通过共同发挥作用实现系统整体功能。
模块化生产的重要驱动因素是以各企业的资源、技术优势为基础而产生的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模块划分能够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促进组织间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