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管理经典(珍藏版)/陈春花管理经典
作者简介
陈春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希望六和联席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新华都商学院联合创始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组织与管理系客座教授。
内容简介
我常常听一些企业家讲企业的效率不够了,应该 调整工资,大家会认为涨工资可以改变劳动效率,可 是涨工资与效率没有关系。效率跟什么有关系?泰勒 在他的著述中已经告诉大家,我们因为没有学习泰勒 的理论。所以没有理解到根本的原因从而做错。又有 些企业家说公司效率不够,应该是员工对企业的认同 度不够,所以他们会对我说:“陈老师你来给员工洗 一下脑吧!”可能在这些企业家看来我比较会洗脑。 洗完了员工的脑之后还是没用。因为员工的脑袋被洗 清楚时,他们会发现真正的原因不在他们,是老板分 工不明确。如果我们理解泰勒的管理就会知道,效率 不高的原因在于管理没有产出,分工不明确、不科学 。 这几十年来我们在管理上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 也学习了很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同时也不断地寻 找可以参照的管理模式,但是我们的效果仍然不好。 请看这样一个数据:2013年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 共95家(内地企业89家),第一次逼近美国企业数, 但是从已经上榜的中国公司看,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 。首先,上榜公司主要分布在钢铁、汽车、资源、化 工、金融等领域,而来自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则较少— —这是中国经济重投资而轻消费的必然结果;其次, 上榜公司的主体是国有控股企业,其中的多数处于受 管制的行业,而完全市场化经营的民营企业则较少— —这说明中国经济通过改革开放提升效率的空间仍然 很大;最后,利润在行业分布中失衡,上榜的9家商 业银行占据了所有89家公司利润总额的55.2%。 与中国内地相比,美国有8家商业银行上榜,利 润仅为其所有上榜公司利润的11.9%。我们可以对比 中美上榜的金融企业利润占上榜所有公司利润的情况 :中国内地金融业共有13家公司上榜——9家商业银 行、4家保险公司,其利润占比为56.5%;美国金融 业共有27家公司上榜——8家商业银行、4家多元化金 融公司及15家保险企业,其利润占比仅为25.9%。这 一现象说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还远远不够。我们做 了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在管理中做了很多很多的投 入,但是我们并没有关心它的产出,所以我们的竞争 力不够。 当面对这些事实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回归到管 理的本质含义上,才可以保证我们的管理行动是有效 的,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很认真地学习和理解泰勒 对管理的界定,如果劳动效率不能真正提升起来,我 们的GDP规模再大,发展也会停滞,因为发展依赖于 投资,而投资产出不足的话,当没有那么多的钱投入 时,发展就没有机会了。 也许我说得还不够,借用德鲁克先生的话:“《 科学管理原理》的理论无论在哪里都很适用。生产力 成倍地增长,工人的实际收入急剧上升,工作时间减 少,工人的体力、精神压力减小。同时,销售收入和 利润提高,而产品价格降低了。”这就是泰勒《科学 管理原理》的魅力,正如泰勒本人在书中所说的那样 ,对那些开始关注科学管理的人们,必须搞清楚三个 关键问题: 第一,科学管理与通常的管理的区别在哪里? 第二,为什么科学管理会比其他类型的管理带来 更好的结果? 第三,把合适的人选派到领导岗位难道不是最重 要的吗?如果你已经物色到合适的人选,你敢于授权 他去选择管理制度吗? 泰勒此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上述问题给予 满意的答复。而这些答案虽然早在100年前就已经给 出,但即便是今天,这些答案依然能够清晰明了地帮 助到我们的管理实践。我只是很惊讶于,为什么在 100年后的今天,泰勒已经告诉我们的规律性认识, 我们没有体认到而是相信自己的经验,让管理无法发 挥作用并消耗了很多很多员工的付出。 德鲁克先生在自己的著作中曾经这样描述过泰勒 ,他说,泰勒的研究动机不仅仅是为了效率,也不是 为资方创造利润。在德鲁克先生看来,泰勒直到去世 还坚持认为:生产力的提高,最大受益方必然是劳方 ,而不是资方。他的主要动机是要创立这样一个社会 ,即通过将管理知识应用于工作过程,提高劳动生产 率,这样劳资双方都可以从中受益,从而停止对抗, 构建和谐的关系。德鲁克先生进一步说明,迄今为止 ,最能够领略其中真义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 本企业。我引用德鲁克先生的观点,只是想表达,泰 勒的著作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才会发现今天组织管 理面对的很多问题,可以在其作品中找到理解的视角 。 当我潜心去学习这本经典著作的时候,一再感受 到这些洞见对今天管理的价值与意义,所以请大家安 静下来,好好学习和体认本书,你一定会收获甚丰。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