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教育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7.69
折扣购买: 相约岭南/岭南文化十大名片
ISBN: 9787540680763
陈家祠是每个到广州旅游的人必去之处。早在1996年 ,由广州市民投票选出的“广州十大旅游美景”,陈家祠 的芳名就已经荣登榜首。2002年,陈家祠以“古祠留芳” 入选为新世纪羊城八景。只要你亲身到陈家祠看看,便知 道她绝非浪得虚名。 陈姓是广东第一大姓,自古有“广东陈,天下李”之 说。1888年,广东的陈氏族人合资购买了广州西门外连元 街、简墩、石龙塘、龙头岗脚、福水塘、恩龙里口等合计3 .6万平方米面积的土地,用来兴建“陈氏书院”。他们的 本意是要建全省七十二县陈姓族人的合族宗祠,但由于朝 廷不允许,只能以书院名义建。所以,广州人还是习惯叫 它陈家祠,很少叫她陈氏书院的。 陈家祠的选址,可以看出其族人用心良苦。按照中国 传统的风水学要求,阳宅应选择地势宽平,局面阔大的地 方,枕山襟水,或左山右水,方为上乘之选。官衙通常是 坐北朝正南,而民宅就要略为偏向,否则煞气太重,承受 不了。陈家祠完全符合这一要求。它的坐向,略朝西南, 前方是西关平原,视野开阔,左边是龟岗耸立,右边是上 西关涌的一溪碧水。简墩以前还有一个名字叫“简溪”; 而荔湾路西侧,现在还有荔溪东约大街等路名,可见昔日 都是溪水纵横之地。如果把距离再拉开一点,则左边是越 秀山,右边是增±步河,同样可采天地灵气。 陈家祠是广东地区最大的宗祠建筑,占地面积现只余1 .32万平方米。1892年,陈家祠刚修了一半,广东就出了 个陈伯陶,壬辰科殿试高中第一甲第三名(探花),赐进 士及第,令陈氏族人欢欣鼓舞,认为是祖宗显灵了。 陈家祠落成后,由于经费不足,无力延聘教师,立膏 火、置书籍的计划,遂成了“画饼”。但要到省城参加科 考的陈氏族人,还是可以在陈家祠落脚的。当时从外地到 陈家祠,有三条最方便的路线,都是水路交通: 其一,从轮船渡头起,过沙面,入澳口南岸、荔枝湾 ,直泊书院。其二,自沙面起,入西炮台、柳波涌、彭园 、观音桥登岸,入五福里,入连元通津到书院。其三,从 轮船渡头起,入兴隆街、十八甫、十六甫、十五甫、观音 桥、五福大街、连元通津到书院。 轮船渡头即今天西堤码头。虽然这些都是清代的地名 ,但今天大多还在,不难找到,只是它们已不再是水路了 ,而变成陆路了。 陈家祠的设计者和施工总管是一位叫黎巨川的广东人 ,建筑工程由黎氏瑞昌店承接。整座宗祠分前、后、东、 西四院,采用抬梁式建筑结构,硬山式封火山墙。总体采 用“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局,以六院八廊互相穿插。 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外围有青砖围墙, 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南方宗祠式 建筑。 早在1920年代,陈家祠就被国际学者列为世界代表性 建筑之一。它的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 铜铁铸,无不巧夺天工,与雄伟的建筑混成一体,不愧为 岭南民间工艺的经典之作,当年郭沫若赋诗盛赞:“天工 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