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链捆绑的舞步/打开经济问号系列丛书

钢铁链捆绑的舞步/打开经济问号系列丛书
作者: 刘保平//姜诗明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7.00
折扣购买: 钢铁链捆绑的舞步/打开经济问号系列丛书
ISBN: 978711127159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钢铁废墟上建新城 利哈伊谷地区包括艾伦城、伯利恒和伊斯顿3个城市。当地的伯利恒钢 铁厂占地16平方公里,鼎盛时期钢厂总部拥有近4万名工人、全世界员工14 万多。旧金山的金门桥、纽约麦迪逊广场、美国最高法院的主结构钢材均 出自这里。 曾在伯利恒钢铁厂担任经理、现任当地经济开发顾问的罗伯特·文德 说,过去的利哈伊谷就像当今的硅谷一样繁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 导致生产成本上涨,伯利恒钢铁厂开始陷入财政困境。80年代外国低价钢 材开始进入美国,进一步冲击美国的钢铁业,伯利恒钢铁厂没有及时与外 国公司合作,政府也没有制定减税等激励政策,伯利恒被迫以裁员、关闭 生产线等方式来维持生存。1995年,伯利恒钢铁厂宣布逐渐关闭,3年后, 即1998年,伯利恒厂区彻底停止生产,钢铁制造业于是从利哈伊谷消失。 虽然目前伯利恒钢铁厂总部大楼内仍有400多名雇员,但他们管理的是分散 在全美数个地区的子公司。 伯利恒钢铁厂的衰落对一个以钢铁经济为支柱的地区的打击是巨大的 :利哈伊谷的经济发展步伐停顿,大批工人失业,许多居民为寻找就业机 会举家外迁,而钢铁厂大片的厂房和土地成了“废墟”。 但是,从钢铁厂宣布停业的时候起,当地的经济发展部门和私营企业 便在考虑如何扭转经济衰退趋势。其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是:二度开发钢 铁城“废墟”,使这个百年老钢铁帝国获得新生。为此,伯利恒钢铁厂分 片出售其土地,出售的土地由美国企业地产服务公司负责开发利用。占据 钢铁厂1/3地盘的炼钢生产线将被保留,开发商在此基础上修建美国国家 工业博物馆。原钢铁厂总部大楼则被改建成一座可同时容纳250位客户的饭 店和会议中心。钢铁厂原有的铁轨和部分仓库则被当地商业中心用于装卸 集装箱的联运站,钢厂还辟出一部分土地开发工业园。 美国企业地产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巴伦说,这一投资达15亿 美元的工程建成后,将创造1万个就业机会,为当地带来7000万美元的年税 收。此外,在旧厂区上建设新城区,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土地,还避免了 城市开发可能对耕地造成的破坏。 开展土地循环计划 伯利恒钢铁厂的老厂区新开发计划,只是利哈伊谷地区工业厂房再利 用工程的一部分。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地区,利哈伊谷自然拥有大片陈旧 的工业厂房,这些厂区所占的土地在美国被称为“棕地”,相对而言,没 有开发使用过的土地被称为“绿地”。被废弃的工厂具有多方面的有利条 件,如完备的电力、给排水系统,但许多工厂主不愿意将这类地产出售给 他人,原因是担心新业主在发现旧厂房所占土地中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的污 染物质后向原企业提出控诉,从而引发没完没了的官司。许多新企业为避 免此类问题,宁愿选择未开发的土地,而不愿意收购可能有污染问题的旧 工业区。 当地非营利机构利哈伊谷经济开发公司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着手实 施利哈伊谷土地循环计划。利哈伊谷土地循环计划负责人查德·赫尔默说 ,土地循环计划的目的是鼓励和帮助私营部门清理旧工业区、合理利用腾 空的工业厂房。因为大部分老厂房位于城市市区,改造利用旧厂房可以刺 激市区的经济增长。此外,土地循环使用还可减少对优质农田、空旷地区 和森林的破坏。 1998年,利哈伊谷土地循环计划正式启动,这一计划首先得到了美国 国家环保局的财政支持,以对当地值得再利用的旧工业用地进行调查,随 后又获得宾夕法尼亚州100万美元专项基金、美国住房和城市开发部400万 美元贷款和环保局的后续支持。利哈伊谷的土地循环计划如今已经成为美 国土地资源再利用最成功的例子。几年来,利哈伊谷地区已将数个旧厂区 改造成写字楼或公寓楼。 美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改造的经历表明,即使在市场机制十分健全 的经济体制下,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改造也并不能完全依赖市场机制的调节 作用来自动实现,政府有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钢铁重镇 匹兹堡的转型改造中,政府并不仅仅局限于“守夜人”的角色定位,而是 一方面积极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为改造和转型提供一系列配套优 惠政策,如资金筹集、税收、设备折旧方面的配套支持政策。再如,在近 年来钢铁工业的兼并重组中,为了使兼并者有动力去兼并收购濒于破产的 钢铁企业,美国国会特许的养老救济担保公司主动承担这些企业的历史负 担。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还不健全,要加快钢铁工业的结构 调整和产业改造,更需要政府发挥必要的作用,实施相应的配套政策。 P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