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寻踪

清史寻踪
作者: 戴逸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清史寻踪
ISBN: 9787200125801

作者简介

戴逸(1926—),原名戴秉衡,江苏常熟人。1946年上海交通大学肄业,转北京大学史学系学习。1948年前往解放区,入正定华北大学一部学习,后留校在政治研究室工作。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后任中国革命史实习教员,1953年任中国历史教研室讲师,1956年任副教授。1961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兼中国历史教研室主任。1978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1980年任所长,后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博士生导师。1988任中国史学会会长,1996年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2002年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史稿》《简明清史》《乾隆帝及其时代》《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履霜集》等。

内容简介

《大家小书 清史寻踪》:   第二次机遇:爱好诗文词赋   我中学期间的语文课本都是文言,从未学过语体文,初中时代的语文老师姓邵,松江人,是一位精通古文、认真教学的好老师,我在课外阅读的大多是《曾文正公日记》《浮生六记》以及林琴南翻译的外国小说,略略有了一点古文的爱好。   进入高中时正赶上日本偷袭珍珠港,美日开战,上海租界被日军占领,我回到故乡的常熟中学(后改名省立第七中学),期中插班,就读高中一年级。这年开设了一门中国文学史课程,我入学时已学到汉赋。这门课程令我赏心悦目,心怀大开,课本是欧阳溥存编写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老师是杨毅庵先生。杨家是常熟恬庄的望族,族人杨崇伊是戊戌变法时奏劾康有为的顽固旧派,杨崇伊的儿子杨云史是著名的才子、诗人,其发妻是李鸿章的长孙女李道清(李经方之长女),杨云史曾任吴佩孚的秘书长,抗日军兴,不受日伪胁迫,避居香港终老,著有《江山万里楼诗词钞》(这部书2004年出版。我久闻其名,购置一套,品读其诗,雄浑峻拔,气象万千,确是一代作手)。杨毅庵先生是无锡国学专修馆的高才生,又有家学渊源,深受陶冶,对中国古代诗文极有造诣,他讲授的中国文学史课程非常精彩,指点文章,论说千古,把我这个16岁的孩子听得如痴如醉,十分入迷。杨先生对我的用心学习似乎也很欣赏,要我在《中国人名大辞典》和其他书籍中查找古代文士诗人的小传,汇集成册,用钢板刻印后,发给同学们参考。不久我成了杨先生的义务“助教”,帮他查找资料,抄写作品。他也悉心教授我古文作业。每到寒暑假,我几乎每天上午都到他家中补习课程,他为我和其他学生讲授《左传》《诗经》《苟子》《庄子》和《昭明文选》。他的讲授,清晰细微,一篇文章之新,用笔之妙,炼句之工,用字之切,讲得头头是道。他讲授时全神贯注,口若悬河,还能运用古人吟诗诵文的方法,朗朗上口。尤其是读词赋和读骈体文,平仄对仗,神妙之至,我们最喜欢听杨先生吟诗诵文,抑扬顿挫,声遏行云,真正是美的享受。   在杨毅庵先生将近三年的指导下,我高中时代就接触到经史子集各部类的书籍。空闲时分,我经常逛旧书摊,用很少一点零钱购买旧书。日久也积存了一批线装书,夜深人静,独坐小楼,披卷阅览,随笔圈点,自得其乐。这样我的古文修养有较大提高。   “人生难得一恩师”,杨毅庵先生是我故乡小城的普通文士,清贫一生,终身以教书为业。我从他那里学习所得最为丰厚。至今我每逢教师节总要想起杨先生对我的殷殷教诲,他帮助我奠筑了历史研究的知识基础,是我在学术领域的第一个领路人。我总想写一篇纪念杨毅庵先生的文章,惭愧的是我只知道他的姓名,略知他的家世,关于他的事迹,当年竟不闻不问,一无所知,连他的岁数也不知道。前几年几次向往日同学们打听杨先生的事迹,也无人知晓,纪念他的文章一直未能动笔,令我深以为憾。   …… 戴逸先生的历史尤其是清史研究,具有极为鲜明的特点,这就是既具备坚实的文史功底,重视文献资料,长于考证辨析,又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强调理性思考,善于宏观把握。先生的文章还极富文采,笔端常带感情,文字行云流水,特别能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