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话(精)/三昧人文馆小经典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宦官是后汉的乱源,这是个个人都知道的了,却 不知道后汉还有一个乱源,那便是所谓外戚。什么叫 做外戚呢?外戚便是皇帝的亲戚,俗话谓之国戚。其 实这是不通的。皇帝是皇帝,**是**,如何好并 做一谈呢?但是君主专制时代的人,对于这个区别是 不甚清楚的。所以皇帝的舅舅,就唤做国舅。 读者诸君,不还记得《三国演义》上,有“何国 舅谋诛宦竖”一回么?何国舅便是何进。他是后汉少 帝的舅舅,少帝名辩,是灵帝的儿子,正宫皇后何氏 所生。灵帝不喜欢他,而喜欢后宫美人王氏所生的儿 子,名唤协。不立正宫皇后的儿子做太子,却立后宫 美人的儿子,在君主时代唤做“废嫡立庶”,是违反 习惯的,不免引起朝臣的谏阻,招致全国的批评,所 以灵帝迟迟未能举行。后来却一病死了。 据历**说:灵帝是把后事嘱托宦者蹇硕,叫他 拥立协做皇帝的。当灵帝死的前一年,曾设立八个校 尉。校尉是汉朝直接带兵*高的官,就像现在的师长 一般。凡校尉手下,都是有兵的。再高于校尉的将* ,却像现在的*长一般,手下不一定有兵了。当时设 立八校尉,其中**个便是蹇硕。其余七个校尉,袁 绍、曹*,还有后来属于袁绍、乌巢劫粮时为曹*所 杀的淳于琼,都在其中。历**说其余七校尉,都统 于蹇硕。大约蹇硕是八校尉中的首席。以一校尉而兼 统七校尉,其实权就像将*一般,不过没有将*的名 目罢了。大概因为他是宦官,不好加他以将*的称号 罢。然而其实权的不小,却可想见了。当时到底是灵 帝因为他有兵权,把废嫡立庶的事嘱托他?还是他因 兵权在手,生出野心,想要废嫡立庶,诈称有灵帝遗 命?我们现在也无从断定。 须知历**这类不知真相、难以断定的事实,正 多着呢。灵帝未曾废嫡立庶,灵帝死后,一个宦官却 出来干这件事,无论其立心如何,在法律上总是毫无 根据的,非靠实力不能解决。蹇硕虽是八校尉的首席 ,其余七校尉未必肯听他的命令。而且八校尉只是新 设的兵。在京城里还有旧有的兵呢。旧有的兵属谁? 那何进在名义上是大将*,一切兵都该听他的调遣的 。汉朝离封建时代近,大家都有尊重贵族之心。国舅 是贵族,容易得人拥护。宦者却是刑余贱人,大家瞧 不起的,无人肯听他的命令。所以蹇硕在当时,要废 辩而立协,名义上既觉得不顺,实力上,倘使为堂堂 正正的争斗,亦决不能与何进敌,只有运用手段,把 何进骗进宫里去杀掉之一法。在宫外是大将*的势力 大,在宫内却是宦官的势力大,宫禁是皇帝所在,* 皇宫就有造反的嫌疑,这件事无人敢轻易做。蹇硕在 当时,倘使真能把何进骗进宫杀掉,他的希望,倒也 或许可以达到,至少是暂时可以达到的。苦于何进也 知道他的阴谋,不肯进宫,蹇硕无法,只得听凭辩即 皇帝位。此即所谓少帝。蹇硕既未能废立,就不过是 一个宦者,他手下的兵,是既不足以作乱,也不能拥 以自固的,就给何进拿下监,治以死罪。 当后汉时,宦官作威作福,天下的人民恨极了。 当时的士大夫也都痛恨他。这时候,要诛戮宦官的空 气,自然极其浓厚。何进便想把专权得*的宦官,一 概除尽。然而宦官和太后是接近的,天天向太后诉苦 。女人家的耳根是软的。听了他们的话,就不肯听从 何进的主张。何进无法,乃想调外边的兵进京来威吓 太后。这样一来,宦官知道事机危急,乃诈传太后的 诏旨,叫何进入宫。何进想不到这时候的宫内还会有 变故,轻率进去,竟给宦官杀掉。宦官此等举动,不 知道是以为无人敢犯皇宫呢?还是急不暇择,并未考 虑?总之,在此种情势之下,还要希望人家不敢侵犯 皇宫,就没有这回事了。这时候,袁绍的堂兄弟袁术 ,正*何进之命,选了两百个兵,要去代宦官守卫宫 禁。听得这个消息,就去火烧宫门,*击宦官,宦官 如何能抵敌?只得挟持少帝,逃到黄河边上的小平津 。有的为追兵所杀,有的自己投河而死在京城里。那 袁绍此时,正做司隶校尉,是京城里管缉捕督察的官 ,把他(们)尽数搜杀。 宦官到此,算(被)一网打尽,然而西凉将董卓 ,亦因应何进之召,适于此时入京。西凉的兵是强的 。董卓又是个粗暴的人,敢于妄作妄为。进京之后, 便专擅朝权。把少帝废掉,而立协为皇帝,这个就是 汉献帝。于是袁绍逃到东方。东方的州郡,纷纷起兵 ,讨伐董卓。董卓就把洛阳烧毁掉,逃到西京长安。 东方起兵的人,并无意于讨伐董卓,各自占据地盘, 互相争夺,天下就从此分裂了。 P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