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与真实的自己和解
ISBN: 9787516817728
蒂姆?德斯蒙德(Tim Desmond),一行禅师的弟子,也是佛教学者、治疗师、作家和正念训练师,他在自我同情和正念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得到了全球媒体的关注。
自我同情的故事:放下完美主义 凯伦(Karen)是一位记者,在城里一家顶尖报社 工作。她很聪明、努力,但总是不苟言笑。凯伦向她 的治疗师承认,她经常感到深深的不安和内在空虚。 她一周工作超过80小时,她解释说,她一离开工作就 会感到抑郁。 凯伦的治疗师决定帮助她发展更多自我同情。她 向凯伦询问其生活中最近一次沮丧的经历,凯伦告诉 治疗师,当她的编辑昨天给她发邮件,问她有没有准 备好新的故事时,她感觉很糟糕。她没有交上新的故 事,当她描述这些时充满了痛苦。她的自我对话听着 就像“你怎么了?你把它弄丢了吗?写一个故事并把 它做好!别像个孩子似的!”当凯伦详细描述这段痛 苦的经历时,她的脸上满是紧张。 凯伦的治疗师通过地图引导她自我同情(本书第 二部分),这个过程中凯伦意识到她在用自我批评来 鞭策自己成功。然而,自我批评过于强大以至于现在 正在淹没她。她运用可视化技能(visualizing)定格 了自己当时阅读编辑邮件的画面,并尝试对画面中的 自己说:“亲爱的凯伦,我知道你害怕失败,那没有 问题。每个人有时候都会害怕。我也知道你想写很棒 的故事,那也很棒。你应该出于自己的意愿而写,而 不是因为害怕不写你就没有价值才写。无论你是什么 样,我都爱你。” 这确实花了点时间,但是凯伦开始内化这种自我 对话,她发现她比以前效率更高了,特别是现在她学 会了放松。 自我同情会有坏处吗? 简而言之的结论是:没有。 若将这个结论展开分析便会发现,很多人认为他 们在实践自我同情的时候,实际上他们在做一些完全 不同的事情。真正的自我同情总是有帮助的,然而, 有些以假充真的行为可能会伤害我们。以下是一些可 能令我们与自我同情相混淆的概念: 自我放纵(Self-indulgence):自我放纵这个术 语,在字典中被定义为“对自己的五脏庙、脐下三寸 或一时心血来潮的欲念过度满足或毫无限制”,也因 此而慵懒度日,得过且过,不愿提升自己或是为他人 付出。消极避世,放弃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改造,事 实上与自我同情的内涵南辕北辙。自我同情意味着理 解你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就如你现在最本真的样子 那般,你仍然可以通过成长来提升你的生活品质。当 你拥有自我同情的能力时,你便会懂得,自己无须削 足适履去做出牺牲式的改变,但破茧成蝶的成长则是 令人欢欣的。成长,通常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当 然,在此过程中,允许你在最需要的时候承认疲惫并 获得适当的休息)。与之相反的是,自我放纵暗示着 一个迷思:你在生活中有许多求而不得的事物,只能 消极抵抗。这也暗示着你现在最本质的样子是不可接 受的。然而,自我同情则包含了一种信念:我们永远 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这种学习和成长正是我们 生活中最基本的一部分。 自艾自怜(self-pity):自艾自怜被定义为“过 度地、固执地因为自己的烦恼感到哀伤”。这意味着 你相信自己软弱无能,无法改善自己的处境。自艾自 怜这个词同样意味着,“生活”这一整个生命历程, 对你来说是既定的宿命,你只能被动地接纳它的一切 安排,没有任何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机会。自我同情 则与之完全不同。拥有自我同情的能力,你会觉察到 自己有成就伟大事业的能量。正如其他人一样,你有 长处,也有弱项;但只要你愿意,便能发展出自身新 的优势。当然,你无须做到滴水不漏以求被爱,爱自 己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能看到自己的能力所在。 消极被动(Passivity):同情会引发自发行动。 如果我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嗷嗷待哺,我们不仅会为他 的饥饿感到难受和心碎,更会想方设法喂饱他。虽然 自我同情有时只是态度上的改变,但真正的同情包括 减轻痛苦的欲望,无论是对我们自己还是对别人,我 们也许需要在某些方面作出变通以更好地适应生活。 P12-15 ★推荐一:现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僧侣、《正念的奇迹》作者一行禅师得意弟子的修心巨作。 ★推荐二:我们花很大的精力在和别人的关系上,却忽视了和自己的关系。跟自己过不去,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自我同情,可以让你全然接纳和善待自己。 ★推荐三:面对别人的不幸与苦难,人们都很容易感同身受,并施以同情与关爱。而当自己陷入困境时,我们却一味谴责自己。其实挫折不过是人生的寻常遭遇,愿你像自己最好的朋友一样,全然地接纳和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