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第6版)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第6版)
作者: 赵鉴秋
出版社: 科技文献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第6版)
ISBN: 9787518940714

作者简介

\"赵鉴秋,女,1939年生,当代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小儿推拿专家,主任医师,三字经派小儿推拿传承人及代表人。 1960年师从山东省儿科名医鹿瑞芝,1964年又师从小儿推拿名医李德修。曾任青岛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学会理事、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山东分会理事、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任世界中联小儿推拿专委会、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等多家协会名誉主席。1992年被选拔为青岛市卫生局首批局级专业技术人才。其医学成就收录入《中国名医列传》《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等书中。代表作有《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幼科条辨》和《实用中医儿科学》等7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赵鉴秋教授从医6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推拿、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小儿急重病、疑难病,如惊风、咳喘、腹泻、厌食、急性热病、肠套叠、肾炎、面瘫、儿童多动症、脑炎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临床以诊断准、手法简、取穴少、疗效高而享誉社会。\"

内容简介

\"壹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形成及特点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历史悠久,手法简单易学,可重复性强,临床疗效高,深受群众的喜爱。取穴少、推拿时间长,是这一派的特点。辨证准,取穴对,手法好,时间够,临床疗效可靠,有时甚至会超过药物治疗。 形成与发展 小儿推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疗效显著,盛行于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约在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在理论、辨证施治、特定穴位、手法操作等方面,已形成独立体系,并成为小儿推拿专科。 齐鲁之邦,历代名医辈出,小儿推拿颇为盛行,历代推拿医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清代光绪三年(1877 年),登州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通治成人小儿之疾,以成人为主。 李德修(1893—1972)自幼家境贫寒,17 岁染疾,暴致耳聋。 幸得《推拿三字经》,遂发奋苦读,精心钻研,深得其要。1920 年在青岛设诊所,以推拿疗疾,颇具声望。1955 年任青岛市中医医院小儿科负责人,专攻小儿医术,以推拿救治病婴无数。 他为人淳朴正直,医德高尚,经验丰富,有求必应,勤勤恳恳,为患儿服务,誉满岛城。 李德修继承徐谦光三字经派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小儿推拿,是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奠基人。 李德修老师诊病注重望诊,患儿一进诊室,他举目一望,即能说出患儿的主要病情,每使病家敬佩不已。临证施术以左上肢肘以下穴位为主,取穴主张少而精,一般不超过 3 ~ 5 个穴,尤擅长独穴治病,医效显著。 更为可贵的是,他勇于开拓,热心传授,诲人不倦,培育新人。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小儿推拿的理论和技法不断得到完善,并发展成为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派之一。 1972 年李德修老师谢世后,儿科的医生继承了他的经验,代代相传,坚持开展小儿推拿的应用和研究,扩大了治病范围,可临床治疗 70 多种小儿病症。 不仅治疗常见病,而且对部分疑难病、急重病、传染病,如惊风、脑炎后遗症、癫痫、婴儿痉挛症、脑外伤后遗症、神经损伤性肢瘫、脑发育不全、肠梗阻、新生儿黄疸、先天性巨结肠、百日咳、多发性神经炎等,也有良好的疗效。 据部分临床资料统计,治疗发热的总有效率为 94%;治疗急惊风的总有效率为 96%;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治愈率为 86%,总有效率为 96%;治疗外感咳嗽的治愈率为 81%,总有效率为99%;治疗小儿惊证的治愈率为 97. 5%,总有效率为 100%;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治愈率为 95%,总有效率为 99%,疗效优于药物。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高,手法简单易学,疗效可靠,重复性强,深受群众的欢迎,已享誉国内外。 近些年,到青岛中医医院学习和进修的有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及荷兰、日本、新加坡的同行等,青岛中医医院还举办过各种类型的推拿学习班。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这枝杏林奇葩,盛开在中医学的园地里,为解除儿童疾苦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基本特点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基本特点有:取穴少,用独穴,只推左上肢肘以下穴位;每穴推拿时间长,手法简练,疗效较高;操作方便,患儿易于接受。 取穴少 常用穴位 30 个左右,临证取穴一般不超过 3 ~ 5 个穴位,尤擅用独穴治病。 其他派是全身取穴,穴位近百个,治疗一病,常需用 10 多个穴位。 李德修先生说:“取穴不宜多,多则杂而不专。”他认为:“穴位是脏腑气血的聚集点。 通过推拿的刺激,产生通经络、活气血、消瘀滞、扶正气、驱病邪的治疗作用。 暖穴能催动人身生热的能力;凉穴能催动人体散热的能力;补穴能加强脏腑功能,扶助正气;泻穴能加强人体的排泄功能。 因此,取穴必须少而精,若通身杂推则气血乱动,只能造成混乱。”根据少而精的取穴原则,李德修先生拟定出治疗部分小儿常见病的基础方。 例如,治外感病、肺系疾病基础方:清肺平肝、天河水;脾胃病基础方:八卦、清胃、天河水;脑病、惊风基础方:阳池、二马、小天心等。 用独穴 所谓独穴治病,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只用一个穴位,推时长,以得效为度。 用以治疗急性病效果更好。 《推拿三字经》指出:“治急病,一穴良,大数万,立愈恙,幼婴者,加减量。”徐谦光所用独穴 28 个。《推拿三字经》记载:“今定独穴,以抵药房:分阴阳为水火两治汤;推三关为参附汤;退六腑为清凉散;天河水为安心丹;运八卦为调中益气汤;内劳宫为高丽清心丸;补脾土为六君子汤;揉板门为阴阳霍乱汤;清胃穴为定胃汤;平肝为逍遥散;泻大肠为承气汤;清补大肠为五芬散;清补心为天王补心丹;清肺金为养肺救燥汤; 补肾水为六味地黄丸;清小肠为导赤散;揉二马为八味地黄丸;外劳宫为逐寒返魂汤;一窝风为荡寒汤;揉五指节为化忡丹;拿列缺为回生散; 天门入虎口为顺气丸;阳池穴为四神丸;五经穴为大圣散;四横纹为顺气和中汤;后溪穴为人参利肠丸;男左六腑为八味顺气散:女右三关为苏合香丸。” 现在临床常用的独穴有:外劳宫、二马、清补大肠、揉板门、补脾、清肺、平肝、阳池、一窝风、运八卦、推三关、退六腑、清胃、四横纹、清补脾、清大肠、小天心、天河水、列缺、清脾等。 例如,取外劳宫一穴,多推、久推治疗蛔虫性肠梗阻;清补大肠治疗久痢;一窝风治疗风寒腹痛;补脾治慢性咳嗽;清补脾治脾虚胃弱的纳呆;揉二马退虚热;退六腑治高热;先天不足揉二马;心火上炎清天河水;平肝治慢惊;揉板门治上吐下泻;清胃治呕吐;揉阳池治头痛等,每能效如桴鼓,神创奇功。凡是久推无害、疗效明显的穴位,都可以用作独穴。 每穴推拿时间长 在施治时,每穴操作的次数多,主张久推取效。《推拿三字经》记载“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 推拿时间长短、次数多少是因年龄大小与病情轻重而灵活掌握的。 古时无钟表,计时靠计数,稍一分神常会误计,十分不便。 现在我们改用计时,就方便准确多了。每个穴位一次需要推 5 ~ 15 分钟。1 ~ 3 岁的小儿,治疗 1 次,一般 需要 30 分钟左右。 例如,曾有一个 5 岁患儿,因杂食生冷不洁之食, 上吐下泻不止。 先请某医者推拿治疗,推拿一次取穴 9 个,每穴推200 ~ 300 次,即每个穴推拿不超过 2 分钟,治疗 3 天无效。 遂求李德 修先生诊治,取外劳宫、清胃、天河水 3 个穴位,每穴推 30 分钟,共推拿 1. 5 个小时,患儿忽然腹鸣有声,吐泻立止,只推 l 次而愈。 这说明只要取穴正确,久推必然取效。 手法简练 推拿手法只用推、拿、揉、运、捣、掐、分、合 8 法。 这 8 种手法容易掌握,运用方便。 要求推拿时手法熟练,操作正确,精神集中,轻重快慢适当,用力匀称,绵绵不断,扎实稳定,不可飘浮,方可取效。 切不可因其简单易学而马虎从事。 治病疗效高 推拿治病的疗效,取决于辨证、取穴、手法、时间 4 个方面。 ① 辨证准确:没有正确的诊断,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治疗,辨证在医疗中占主导地位。 对小儿疾病的诊断,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四诊八纲进行辨证论治的。 在四诊之中,首重望诊,以察看印堂色泽为先。《推拿三字经》指出:“小婴儿,看印堂,五色纹,细心详”“色红者,心肺恙”“色青者,肝风张”“色黑者,风肾寒”“色白者,肺有痰”“色黄者,脾胃伤”。 这些理论至今对儿科临床仍有指导意义。 ② 取穴正确:在确立诊断之后,选取最恰当的穴位,才能切中要害。否则,将如箭不中的,劳而无功。 因此,切合病情地正确取穴,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③ 手法正确:穴位对了,推得马马虎虎,心不在焉,心里想着闲事, 口里说着闲话,有经验的人也会推走样,何况初学的人。 ④ 时间合适:在诊断、取穴、手法确定之后,认准这一个穴或几个穴位是治疗的关键,要坚定地推下去。 效果不显,就是推得不够数。 临床实践证明,凡是诊断正确,取穴对症而推拿疗法不显的,必然是手法轻重不当,或推数不足,力到数足没有不见效的。 李德修先生曾说:“取穴少、推时长,是我们这一派推拿法的特点。 靠这一特点,临床才收到较好的疗效。” 总之,小儿推拿只要辨证准、取穴对、手法好、时间足,临床疗效是可靠的,有时甚至会超过药物治疗。\" \"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传承人及代表人、当代著名中医儿科专家赵鉴秋60年临床精粹。 几十种病症,图解推拿手法,易学易用,轻松掌握孩子健康。 四诊八纲,辨证论治 数十年儿科治验 让孩子不打针不吃药的无痛自然疗法 推、拿、揉、运、捣、掐、分、合 手法熟练,操作认真,手到病除 使千万儿童受益 取穴少,用独穴,手法简练易掌握 数十载儿科验证,疗效高 数万真实医案佐证,享誉社会 1991年首次出版,权威畅销近30年。 本书对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调整,同时结合当下小儿疾病的特点,增加了新的病症和案例,实用性强,继承创新,防治并重,操作简便,易学易用,广大儿童家长和医疗工作者都可以对照研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