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生化洗消剂及应用

核生化洗消剂及应用
作者: 编者:程振兴//王连鸳//朱海燕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9.20
折扣购买: 核生化洗消剂及应用
ISBN: 9787302503620

作者简介

程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军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专家咨询组成员、总参军训部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军事化学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五年,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国家和军队科研项目多项;在美国化学学会的“物理化学”、“环境科学技术”等国际核心期刊发表Sci文章10多篇;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多项。

内容简介

第三章生物战剂洗消剂及应用生物战剂是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是构成生物武器杀伤威力的决定因素。按其生物学特性,可分为细菌战剂、真菌战剂、立克次体战剂、衣原体战剂、病毒战剂和毒素战剂,即5类微生物战剂和1类生物毒素战剂;按危害效果,可分为致死性生物战剂和失能性生物战剂;按作用特性,可分为传染性生物战剂和非传染性生物战剂等。生物战剂洗消是指对生物战剂污染区和疫区采取消除危害后果的行动,包括消毒、杀虫和灭鼠。\[1\]本章在介绍生物战剂污染基本特性及其洗消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生化兼容洗消剂和生物战剂专用洗消剂的理化性质、杀菌作用和具体应用,并针对不同污染对象的常用生物洗消方法进行总结。 第一节基 本 原 理〖*4/5〗一、 生物战剂污染的特性生物战剂污染洗消除的技术途径、方法及其原理与生物战剂自身的可繁殖性、致病性、传染性和传播途径等污染特性有关。同时,生物战剂的使用效果还受到自然、社会、潜伏期长和反向作用\[2\]等因素的影响。 1. 致病力和传染性 生物战剂具有繁殖快速、传染性和致病性强、感染剂量小和毒性大等特点,少量战剂侵入机体即可感染发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患病动物或媒介动物对环境可构成更大威胁,在缺乏严密防护、人员密集和平时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生物战剂更易传播和蔓延,引发传染病流行。\[2\]生物战剂洗消剂则通过损伤、破坏生物战剂的重要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器等),使生物战剂关键生物活性组分(如蛋白酶、核酸等)失活或降解,剧烈改变生物战剂生存环境(如高温、高压、强酸、强碱条件等),使病原体丧失繁殖、致病和传染能力,抑制或杀灭生物战剂。 核生化洗消剂及应用第三章生物战剂洗消剂及应用2. 传播途径 生物战剂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多个途径侵入机体而致病。呼吸道感染即人或动物吸入空气中悬浮的病原体微粒,通过呼吸道黏膜或直接进入肺泡等侵入机体。消化道感染即人或动物食用污染食物或水,通过消化道摄入机体。皮肤感染是指某些病原体通过皮肤伤口、黏膜或媒介生物叮咬等方式感染宿主;皮肤感染可以是直接传染,也可以经过中间宿主和媒介如蜱和蚤等。一种生物战剂可能具有多种传播途径,如炭疽杆菌可通过以上三种途径传播,因此在洗消中要充分考虑生物战剂的传播方式。空气、饮食和皮肤等传播途径对生物战剂的危害效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切断传播途径是避免和减轻生物战剂危害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有效洗消生物战剂就要在对空气、食物和水源等介质中的生物战剂消毒的同时,重视对生物战剂媒介的杀灭(即杀虫和灭鼠),必须彻底切断传播途径。 本书在参考相关国内外文献基础上,介绍洗消相关概念及洗消剂发展简史等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