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现代教育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1.90
折扣购买: 平凡的世界导读与赏析/中外文化文学经典系列
ISBN: 9787510650437
孙烨,北京市第八中学高中语文教师。**教师,西城区骨***,西城区**教育工作者。多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所教班级高考成绩优异。2003年—2004年到法国巴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参与编写多本教学研究著作。
一、陕北黄土高原文化和路遥的创作 陕北黄土高原由于降水稀少和植被的严重破坏, 因此造成了千沟万壑、土地贫瘠的自然风貌,这样恶 劣的自然环境致使陕北人民生活艰难,生存是他们要 常常面对的严峻问题。因此,陕北黄土高原文化中带 有生存文化的明显特征。陕北黄土高原文化的另一方 面是黄土地情结。土地是陕北人赖以生存的根本,也 是他们的财富和希望。陕北人无论走到哪里,恋家、 恋土就成为他们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黄土高原恶劣 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陕北人性格中特有的深沉和苍凉 、苦难意识、坚忍顽强的生命力,以及面对苦难和挫 折时从容乐观的心态。路遥的身上明显地体现着陕北 黄土高原文化,同样,“路遥是陕北人民的骄傲,是 黄土高原孕育出的文学奇葩,他像红艳艳的山丹丹花 一样,怒放在陕北不起眼的山原沟峁间,给生活在这 块干旱贫瘠土地上的人们带来生机和希望。路遥和山 丹丹花一样,已经成为陕北黄土文化的象征和符号, 向世界昭示着陕北人特有的青春、**、浪漫和梦想 ”。 路遥由于有着饥饿的童年和困难的生存经历,所 以造就了路遥一颗敏感、自卑但又坚强的心灵,同样 也使得路遥在小说创作中带有浓厚的苦难意识和悲剧 情结。路遥特别注重对苦难的书写,他善于表现人物 在困难时的命运起伏和顽强的性格心理。他们敢于笑 对苦难,**苦难,在和命运的抗争中升华了人性。 路遥擅于描写“交叉地带”中的人物,“在作品中, 对黄土地、对农民,他灌注着浓烈的情感和深沉的同 情,构成他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这种浓烈的情感色 调贯穿在他的几乎全部创作活动之中,是沸腾在他作 品中的血液”。 路遥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自觉地吸收了陕北黄土 高原文化的精华,而陕北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征 也塑造了路遥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这种风格粗犷中 有浪漫,野性中有柔情,质朴中带淳厚,固守中有忍 耐。可以说,正是由于陕北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 化,才造就了路遥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心理感*,他在 作品中极大地表现了陕北文化的特性。“陕北自然生 态所具有的这些审美特质,在路遥生命发展历程中, 显然是发生了生命情感融汇作用,已经融化在路遥的 血液中。在那生命成长的岁月里,路遥用自己的生命 情感,解读着抬头低头、行走睡觉均置身其中的山山 峁峁、沟沟坎坎、河流小溪。这些东西已经成为路遥 生命情感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正因为路遥对自己 的故乡有着**般的感情和热恋般的狂热,才在他的 笔下塑造出一个个如马建强、高加林、孙少安、孙少 平能体现出陕北人独特气质、性格特征的震撼人心的 典型形象。 路遥始终以一颗天然的赤子之心书写着生活在黄 土高原上的父老乡亲,时刻关注着陕北人民的生存苦 难、命运沉浮和人生际遇。作为一名普通的陕北老农 的儿子,路遥的身上打上了陕北黄土地文化和农民文 化的深深烙印,陕北文化已经深入到他的血液和骨髓 ,无论是在作品的故事背景、语言运用上,还是在人 物的塑造中,都透露出路遥对黄土地和父老乡亲的热 爱和崇敬。这份浓厚的乡情和作品中人物美好的心灵 、真挚的感情,成为路遥作品吸引人的永恒魅力。 二、关中平原文化与陈忠实的文学创作 关中由于自然环境优越、土地肥沃、平原广阔、 降雨充沛、农耕发达、交通便利,素有“八百里秦川 ”之称。加之封建王朝数代在此建都,因而又获得了 “秦中自古帝王都”的美誉。因为这里长久地成为政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奠定了关中农耕文化的 深厚底蕴。关中文化作为农耕文化,深*儒家文化和 官方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关中地区,官方文化经过 充分民间化和*常化之后,以宗法家族文化和礼俗文 化的面目、乡约、族规的具现形式出现,并且渗透于 关中人的深层文化心理之中,制约着他们的风俗习尚 和*常生活,形成了民性之中礼让、淳朴、厚道而又 不失古板、僵硬的特质”。 关中地区农业发达,自然环境优越,而这里的人 们又深*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农业生产,形成了农 乃根本、乐土恋家的意识心理,“适宜农耕的自然地 理条件使关中文化洋溢着以农为本、固守土地、自强 不息的精神气质”。务实进取是关中人民的普遍心理 ,但也形成了封闭保守的集体表情,彼此间缺乏沟通 与交流。关中自古就有“房要小、地要少,养个老牛 慢慢搞”“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等民 谣。进取和保守并存、务实和厚重共生是关中平原农 耕文化的典型特征。 陈忠实的家乡白鹿原位于西安东郊,十三个王朝 给这块土地留下了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陈忠实 从小就*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加之他的大半生都在农 村度过,关中文化在他的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关 中文化不仅影响了其思想性格,也深深影响了他的文 学创作和艺术风格。“陈忠实在自己生存与创作的历 程中,形成了沉稳凝重、固步坚守的文化心态,作品 也具有质朴深厚、古朴苍凉、淳厚豪壮、凝重蕴藉、 刚毅沉稳的审美艺术特质。因此,有人将陈忠实比作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也正是体现了他的这种文化性格 与心态。” 关中文化对陈忠实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视角和创作始终没有离开生活在白鹿原这片土 地上的父老乡亲,他始终关注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命 运沉浮、心理变化和感情纠葛。在对《白鹿原》中白 嘉轩的描摹中,这个人物身上所*的关中文化影响和 土地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从白嘉轩的*常行为和为 了得到鹿子霖家的几亩好水田而费尽了心机就可以看 出来,白嘉轩也是白鹿村民人心目中的偶像和精神领 袖。对土地的崇拜和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使关中人形成 了重土恋家、以农为本的文化心理。白鹿原不仅是陈 忠实进行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而且也是他的情感寄 托和创作心理的体现。在《白鹿原》中,处处能看到 关中文化对陈忠实塑造人物、渲染环境的巨大影响, 关中文化决定了陈忠实文学创作的风格和基调。 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