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篇)
ISBN: 9787559845504
李英利,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东盟区域发展、财务管理,主要从事高校和医院财务管理、投融资和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与实务。主持9项课题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2本。 柯君行,男,经济学硕士,高级会计师,现任广西师范大学财务处处长。长期从事高校财务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研究,先后发表多篇论文,在高等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立见解。 章冬兰,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对象,从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十余年,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主持市厅级课题5项。
传统的预算核算方式重视政府自身意图,强调通过对政府收支情况进 行核算开展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决算,缺乏相应的内部约束机制,容易 虚置人大的国家监督、审计部门的政府监督以及财政内部的监督体系,容易 随意扩大政府影响范围,难以摆脱政府自身需求膨胀的趋势。 预算与绩效 管理一体化强调从公共服务内容提供的角度,在预算过程中融入了成本核 算的理念,更为准确、全面地反映政府在一个时期内提供公共服务所耗费的 成本,进而在制度上强化了政府内控机制,保证公共服务能严格按价值规律 的要求进行核算,有助于明确管理主体对公共产出和结果的责任。 传统的预算编制方式,是按照“人员—职能—经费”这一模式进行制度 安排的。 在这种预算编制方式下,先考虑将政府的人员数量、人员结构、人 员编制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基准,再根据上述人员情况确定政府履行职能 的程度,最后再依据上述设置的职能需要确定相应的预算。 这一模式强调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的主体,极容易产生“因人设事”的问题。 预算和绩效管 理一体化,则按照全新角度开展预算编制,按照政府企业化的新公共管理模 式,把政府作为一个提供公共服务的经济部门,通过“公共服务内容—公共服务成本—预算”这一模式进行制度安排,依照公共服务提供的成本进行核 算,从而完成政府的预算编制。 这就彻底改变了原来只考虑政府人员情况 的做法,从而使预算紧紧围绕公共服务提供成本,集中体现了预算的约 束力。 本书理论总结详尽丰富,评价过程全面规范,案例分析主体多样。能有效指导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