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1.10
折扣购买: 翻译家梁实秋
ISBN: 9787100126540
诗学,可以是一个时期主流的诗学,也可以是某 一团体或个人的诗学。由于本书是翻译家的研究,将 主要涉及译者梁实秋本人的诗学观念。将列夫维尔有 关诗学的论述应用到翻泽家研究,可以作这样的划分 :译者的诗学包括其翻译思想、文艺思想以及翻译策 略。翻译思想是译者对翻译态度、翻译标准、翻译功 用、翻译目的等问题的看法;文艺思想是泽者翻译文 学作品时所持的文学观念,包括对文学的本质、文学 应该扮演的角色等问题的看法。~_NJy面是译者对 于翻译功能及文学功能的认识,是列夫维尔所说的诗 学的功能成分(functionalcomponent)的引申,译 者的翻译策略是译者在具体翻译中针对如何用词、如 何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文体及修辞等问题所采用的处 理方法。译者的翻译思想会影响其翻译策略,翻译策 略也是翻译思想的体现。文艺思想的影响则主要体现 在翻译选材方面。译者在选择文艺作品进行翻译的时 候,他对某部作品的认识决定了他是否会选择这部作 品进行翻译。某部作品不一定完全与译者的文艺思想 相吻合,但至少这部作品不会与他的文艺思想相冲突 。但这里所说的是在一种理想的环境下进行的,即译 者有完全的自主权选择作品来翻译,并且有完全的自 主权来决定翻译的方法。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如此, 译者的翻译活动会受到赞助者或某些专业人士的干涉 或影响。同时,译者的诗学在不同时期也可能发生变 化,从而影响翻译的策略;在译者的翻译主张不发生 变化的时候,也可能出现翻泽主张与翻译策略不一致 的情况。 关于诗学与翻译的问题,本书将分两章进行讨论 。首先谈论梁实秋的翻译思想,包括他对翻译态度、 翻译功用、翻译目的、翻译标准等问题的看法,并以 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为例来讨论他的具体的翻 译策略。有关文艺思想与翻译的问题,将在第三章探 讨。 一、翻译态度 梁实秋认为,译者应该持有一种严谨负责的态度 来从事翻译。他曾多次著文,对一些不负责任的翻译 活动进行抨击。新文化运动以来,翻译活动非常活跃 ,各种书籍被译成中文,但也出现了一些鱼目混珠以 及粗制滥造的问题。梁实秋1927年6月23曰在《时事 新报,青光》上发表短文《翻译家》(署名秋郎), 无情地讽刺了这些现象:“自从闹了新文化,凭空添 了无数的翻译家。翻译家的资格,是很严的,第一, 要胆大,第二,洋文至少要有大学一年级的程度,第 三,中文至少要能写一段短短的清通的语体文。最要 紧的是第一项资格。所以能做翻译家的人就多了。” (秋郎,1927)很明显,梁实秋在这里是以嘲讽的口 吻来谈论“很严的”“翻译家的资格”。从他所讲到 的三个所谓的成为翻译家的条件可以看出,梁实秋对 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翻译活动非常不满,很多所谓的 翻译家中英文功底不够,外语初通,中文勉强,但却 胆子很大。这一现象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翻译大潮夹 裹而来的。梁实秋将这样的翻泽家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等的“不备字典”,即使备了也不常用;第二 等的“备有一部小字典”,只是偶尔使用;第三等的 “备有大字典”,时常使用;第四等“不备字典”, 即使准备了也不常用。第四等与第一等的区别在于, 第四等“不必翻字典”,第一等“不肯翻字典”。划 分这四个等级的标准,“是按其作品销路之多寡而定 ”。(秋郎,1927)译者只图销路好而粗制滥造,是 一种不严谨的翻译态度。在翻译中遇到疑难问题,能 否认真查阅字典,是翻译态度是否认真的一个重要方 面。显然,梁实秋对这所谓的“第一流的翻译家”非 常不满,因为这样的“翻译家”根本不准备或使用字 典,对于翻译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敷衍塞责,梁实秋这 样对其大加揶揄: 如今第一流的翻译家,真是胆大如天,完全可以 脱离字典而独立,并且常常翻出许多新的意思,补字 典之所不足。瞎猫撞死鼠,撞到了译本洋书,书名若 是新鲜好听,马上就可动工。先抽出几章,改头换面 的编成一本书,然后再一页一页的译出来。所以一本 洋书至少可以化出两本中文书来。假如中文方面照例 的不很通顺,你说这是“直译”。假如洋文方面又照 例的误译了许多,你可以说:“译时仓卒,疏忽之处 在所不免。”最不得了,你还可说那是“手民之误” 呢! (秋郎,1927)看来这“第一流的翻译家”的问 题是对原作及读者不负责任,断章取义,又懒于查考 参考书,翻译时不加选择,正如梁实秋在《现代中国 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中所说的,凡投其所好的便加以 迻译。(梁实秋,1997c:11)在梁实秋看来,翻译 活动也要受理性的制约,是要对作者、读者负责的, 而不应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地进行翻译。 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