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
作者简介
张玮(网名馒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曾就职于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有16年主流媒体从业经验,采访过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百余项世界赛事,并先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总经理、主任,解放日报社运营、技术中心总监。 微信公众号“馒头说”创办人,2017年8月起开始出版《历史的温度》系列。
内容简介
“土肥圆”和“土肥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土肥圆”“高富帅”“ 矮穷挫”这些“新三字经”,成了网络流行词。 “土肥圆”的含义,其实不用解释,看字面意思就 知道了。 但后来在一次推送中,我偶然发现,原来不少人并 不知道“土肥圆”的出处,或者说,完全不知道,土肥 圆原来真的是一个人的名字。 1 土肥圆的出处,确实来自一个人的名字:土肥原贤 二。 让我想想,怎么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人呢?这么说 吧: 这个人,是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远东国际军事法 庭处决的个日本甲级战犯。 2 1883年,土肥原贤二出生在日本冈山县的一个军人 家庭。 按照一个军人的发展轨迹,他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 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13年,30岁的土肥原也就是混 到了一个日本陆军上尉的军衔而已,中规中矩。 但这年7月的一次调遣,彻底改变了土肥原的人生 轨迹—他被派进了日本驻北京的“坂西公馆”,担任坂 西利八郎的助理。 “坂西公馆”是日本著名的特务机构,坂西利八郎 是日本著名的第二代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后来被人 称为“日本第三代特务头子”。 还是回到1913年。 不太清楚土肥原贤二在北京拜了哪位师父,总之, 他很快掌握了地道的北京话,甚至能说几地的方言。这 为他今后的特务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从1913年到1927年,整整14年,除了短暂的调离外 ,土肥原贤二可以说是“深深扎进了中国这块土地”, 游走于中国各派系军阀和势力,甚至普通民众之间,建 立了广泛的人脉。 很多接触过土肥原的人,说他待人和善,能说会道 。所以有人说,很多情报是被自动送到土肥原这里来的 。 1927年,44岁的土肥原贤二晋升为大佐(相当于上 校团长级别)。日本陆军大学的毕业生有一个“十年人 事”的说法,就是说一般陆军大学毕业生,10年就可以 升到大佐军衔。土肥原贤二比同辈多花了5年时间。但 这5年时间,他花得并不冤—他在中国多积累了5年人脉 。 1928年,土肥原贤二个崭露头角的机会来了。 3 给土肥原贤二机会的,是奉系军阀张作霖。 1928年3月,土肥原贤二应聘出任“东北王”张作 霖的顾问,负责指导奉军以日军的标准进行训练,顺带 大力搜集奉军辖区内的所有情报。 畅销百万册的大众历史科普读物《历史的温度》系列第2本,喜闻乐见的故事写法,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意思的历史故事,落笔客观、有温度。 脱离常规的历史的宏大叙事,走向细节,寻找时代的真实故事,讲述我们所不了解的人物和事件。 饱含丰富的历史知识,读完可以多一些典故,涨一些知识,变成有趣、有见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