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简史(精)

中国思想简史(精)
作者: (日)武内义雄|译者:汪馥泉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16.40
折扣购买: 中国思想简史(精)
ISBN: 9787550288102

作者简介

作者武内义雄,日本哲学家,国立东北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昭和天皇的哲学老师。武内义雄1919年曾留学中国,对儒家、老庄及佛家等中国古代思想研究颇深,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的早期实证论代表。著有《中国思想简史》《儒道的精神》《论语译注》《诸子概说》《易与中庸的研究》等。 译者汪馥泉,著名学者、翻译家,先后任上海公学、复旦大学、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教授。译著有《中国思想简史》《中国文学研究译丛》《欧洲近代文学思潮》《中国文学思想史纲》等。

内容简介

第二的“行”,据《大戴礼》的说明,有如是孝悌, 也有如是礼。试看《论语》中“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的话,也可以明白,孝悌是孔门诸行中最重要的。所谓 孝悌,也不是离开了礼的“行”。《论语·为政》篇中, 孔子回答孟懿子的问孝说,“无违”,更为樊迟说明“无 违”。他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这是表示,孝也是依着礼来实践的。由这一点来推测 ,悌,是顺礼而事兄。可以说,一切的行为,都是顺着礼 的。因此,孔门的“行”,说是孝悌,或者说是顺礼,是 一样的。总之,孔门的“行”,如举其根本点,当归于孝 与悌;用概括的话来讲,人们的一举一动要当于礼,如其 不当于礼,便不可动。 第三的“忠”与第四的“信”,原本训为“诚”;但 两者的概念,实自有别的。先就其文字的构造来看,“忠 ”字是由“中”与“心”两个字构成的,是人们内省自己 的心,不欺瞒自己的意思;“信”字,是结合“人”与“ 言”两个字的,是人履行对于别人约定了的话而不欺罔的 意思,因此,两者原本都训为“诚”;但是,前者表示不 欺瞒自己,后者表示不欺瞒别人。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这 一节,最明白地显示了这两个字的意义。前者是在自己的 心中内省而谋的,后者是对于别人尊重约言的。孔子的仁 道的精神,说尽于这两个字,这也不是过分的话。孔子以 为,自己内省而尽忠,是仁道的第一义,所以他的门人曾 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所谓忠, 是自己内省了而直觉到善恶;所谓恕,是以自己的心忖度 别人。这虽则是两个作用,但是,两个作用集合在一起, 便成了实现“仁”的方法;作为践行“恕”的前提,得先 践行“忠”,所以追溯到所谓“忠恕”的根本,只是一个 “忠”字。直觉到仁道的主观的功夫,只是一个“忠”字 ,这已在上面叙述过了;把它在社会上实现出来的第一要 件,是人人互相重“信”。所以孔子说:“人而无信,不 知其可也。”(《为政》)有一次,门人子贡“问政”,孔 子回答他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再问,如 其万不得已,在这三者之中,要割爱一项,那么,应该割 爱哪一项?孔子回答说:“去兵。”子贡再问,其余的两项 中,如其万不得已还要割爱一项,那么,应该割爱哪一项? 孔子回答说:“去食。”“兵”与“食”,虽则是国家社 会的存立及民生的生活上必不可缺的,但是,孔子却更重 视“信”,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 渊》)由这一段话来看,可以明白,孔子是如何地重视“信 ”了。 上面,对关于文、行、忠、信的四教,作了概括的说 明;这里,我们试研究其相互的关系,以显示孔子的教育 的一斑。孔子是把《诗》与《书》当作两部教科书来教导 门人的,其中《书》是辑集前代帝王的誓诰的,先圣的训 戒特别是周公的教训收集得很多,所以孔子是由《书》引 导他悟得周公的理想的。 P16-17 1.打开中国智慧的金钥匙 日本哲学泰斗武内义雄写给普通读者的中国思想入门经典 2.启发胡适、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季羡林等大师 83年经久畅销 日本皇室必读典籍 3. 二战中,昭和天皇为深入了解中国,特以极高礼仪延请武内义雄为其讲授中国思想,连月不歇。 其学养之深,名望之高,影响之大,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