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多了就是传奇(精)
作者简介
朵渔,独立诗人,文史随笔作家。1973年出生于山东,1994年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为完成自我启蒙而潜心文史研究十余年,在《南方都市报》、《财经》、《南方**》、《书屋》等报刊发表文史随笔数十篇。著有随笔集《史间道》、《原乡的诗神》、《我的呼愁》、《生活在细节中》,诗集《追蝴蝶》、《*后的黑暗》等。曾获华语传媒诗人大奖等多项诗歌奖。
内容简介
能办事的知识分子 1955年,金岳霖离开北大,调任***哲学 研究所副所长。所里的一位青年同事汝信说:“知识 分子是不能办事的。”金岳霖深以为然,因为他认为 自己就不能办事。“到清华,我比冯友兰先生早,可 是,管行政事情的是冯先生,我办不了事。解放以前 ,学校的官我没有做过,**例外是我做过一次评议 员。”到了哲学所不久,金副所长就被准许在家待着 ,不必问政了。“显然,他们也发现我不能办事。如 果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话,我这个知识分子确实不能 办事。” 在这一点上,他甚是佩服清华同事陈岱孙,认为 “陈岱孙是能够办事的知识分子”。梅贻琦校长离校 时,经常由陈代理校务。抗战胜利后,清华复校,但 清华园已被*本*队破坏得不成样子,教员宿舍也成 了养马的房子。梅贻琦知道陈岱孙的办事能力,于是 派他先回京做恢复清华园的工作。陈先生当然不负众 望,很快恢复原来秩序。“这就说明,真的知识分子 是可以做工作的,可以办事的。陈岱孙是能够办事的 知识分子。”金先生话语间不无赞许。 那时的知识分子,确实有很多“能办事”的人才 。不仅仅陈岱孙,梅贻琦本人也是一员干将。1942年 ,梅贻琦53岁,以清华校长的资格主持西南联大校务 。当时北大校长是蒋梦麟,南开校长是张伯苓,教育 部令他们轮流担任三校校务**会**。但张伯苓在 重庆另有任事,便把自己的职责委托给了蒋梦麟,蒋 梦麟又将担子压给了梅贻琦。于是,整个联大校务就 落到了三人中*年轻的梅贻琦身上。而梅贻琦干得也 的确出色,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弦歌不辍,培养出一 批人才。 1930年—1945年,蒋梦麟执掌北大。甫一上任, 蒋梦麟便将刚刚北上的胡适聘为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 主任,并制定出“校长治校,教授教学,职员治事, 学生求学”的方针,大力延聘名教授,重振北大。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时任北大代校长的 蒋梦麟在北大公祭大会上沉痛地说:“我任校长,使 人家子弟,社会**之人材,同学之朋友,如此牺牲 ,而又无法避免与挽救,此心诚不知如何悲痛。”言 此便“潸然涕下”,全场学生相向而泣,门外皆闻哭 声。何兆武回忆说,他的姐姐在北大化学系读书时, 因参与“一二·九运动”被抓捕。过了两天,他父亲 收到一封信,是北大校长蒋梦麟写来的,大意是:你 的女儿被抓起来了,不过请你放心,我一定尽快把她 保释出来。何先生说:“解放前,凡是学生出事,校 长大都出来保。” 傅斯年也是一位能办事的知识分子。抗战前,学 术界喜欢把有名望、地位高的教授称为“老板”,当 时北平学术圈内有三个老板:胡适、傅斯年、顾颉刚 。从1928年起,傅斯年就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研究所所长,1937年春,又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大校长。同为“五四”时期 北大学生**的罗家伦和傅斯年开玩笑说:蔡元培、 胡适是北大的功臣,而他们是功狗。傅斯年说:“胡 适比我伟大,但我比胡适能干。”此语*非自夸。事 实上傅斯年很清楚自己的底线。1946年,***欲任 命傅斯年为国府委员,傅回信婉拒,并说自己只是一 愚戆书生,“于**一无裨益,若在社会,或可偶为 一介之用”,并表示“此后惟有整理旧业,亦偶凭心 之所安,发抒所见于报纸,书生报国,如此而已”。 蒋梦麟曾说:“孟真为学办事议论三件事,大之如江 河滔滔,小之则不遗涓滴,真天下之奇才也。” 中国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这与当下的“仕而忧 则学”**两码事),查看一下当年国民**高官的 学历,可见一斑,如:行政院长翁文灏是比利时鲁汶 大学博士;***长王世杰是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士 、巴黎大学法学博士;驻美大使胡适是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长朱家骅是柏林大学博士;交通部长俞 大维是哈佛大学博士;***长王*惠是耶鲁大学博 士……当年知识分子从政,有其时代特征。1922年5 月,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惠、汤尔和、罗文 干等一帮知识分子就在《努力周报》发表《我们的政 治主张》,认为中国*阀混战,国无宁*,全是因为 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于是提 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努力 改变***败的现实。这种“好**主义”初步显示 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自由的知识 分子干涉政治的模式。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 初就曾说,对于中国人来说,有没有一个好皇帝倒并 不重要,但是,是不是有一个好县长却是件大事。 但这只是一帮知识分子的良好愿望,事实上“好 人**”仅存在三个多月就垮台了。胡适深*打击, 遂下决心“二十年不干政治,二十年不谈政治”。好 友丁文江说:“你的主张是一种妄想:你们的文学革 命、思想改革、文化建设,都禁不起*败政治的摧残 。”丁还说,如今“*可怕的是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不 肯向政治上去努力”。丁文江本人正是一位“起而行 ”的人物,罗素曾评价他说:丁文江是我见过的中国 人中*有才、*有能力的人。丁文江曾与*阀孙传芳 合作,当了八个月的“淞沪总办”,因此常为人诟病 。丁本想借孙传芳之力统一中国,结束割据局面。北 伐时,孙传芳也曾听从丁文江、蒋百里劝告,袖手了 一段时间。北伐*到了武汉阶段,孙大帅可战可和时 机已到,丁文江前去见他,劝他不要与二张(作霖、 宗昌)合作,孙说:“我不能不与张家妥协,不然, 我站不住了。”丁说:“与二张妥协,政治上站不住 。”孙说:“那就管不着许多了。”接着便起身到天 津去看张大帅了。 P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