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三会(会做人会说话会办事)

为人三会(会做人会说话会办事)
作者: 端木自在
出版社: 立信会计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19.80
折扣购买: 为人三会(会做人会说话会办事)
ISBN: 978754294187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老实”,本来应该是一个优良的品质,但是如 果老实成了懦弱、迂腐、不知变 通、不能进取的代名词的话,自然不应当受到我们的 欢迎。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 们应当全面分析自己的处境,认识清楚在哪些方面我 们应当保持老实的优良品质, 而在哪些方面我们又不应当太老实,这是随着社会的 发展,作为社会个人的我们的 必然选择。 原则性结合灵活性 现实生活中做人老实的人多坚持原则,但容易走 极端,把原则抬高到一个不适当的 位置,结果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究其根本原因乃在 于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原则的本质 内涵。启蒙老实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他们从 以原则为纲转向以结果为本。 许多老实人,特别是那些性格比较耿直者往往给 人以一种不近情理的感觉。他 们冷面无情又一片公心,他们顽固不化又能以身作则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我们 的确需要一部分这样的人来坚守住某些信念的堡垒, 但是同样出于这一角度,我们 更希望他们能以更加灵活和务实的态度把这些原则变 成使众人受益的现实。 显而易见,老实人片面坚持原则的做法有一定不 良的后果。从社会来讲,它事 实上阻碍了创新和尝试,因为任何新生事物总是以异 于传统的面目出现的,不能学 会宽容和权变,就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妨碍进步的力量 。从个人角度来讲,片面坚持 原则使自己应该做成的事没有做成,自身利益反而受 到损害,整个事业也因人际关 系僵化而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空有大志而无从实现 ,最终想坚持原则亦不得,更 不要说影响社会了。 老实人为何对原则看得这般重要而近乎神圣?归 根结底乃在于缺乏对原则本 质的真正理解,其坚持原则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只是 一种情绪化的盲动。 原则不是绝对化的。无疑,坚持原则、遵守规则 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秩序,但如 果将原则绝对化,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不再有热情:冲动和生命力;可 以说,一个社会需要某种程度的非原则的、反原则的 行为,这些行为的存在有利于 我们社会的完善和进步,这就好比是生物界里狼群的 存在会使鹿群更加健康、强壮 一样。有些时候,我们为了达成一个更高的目标很可 能就要短暂地牺牲一些其他的 原则,这不可避免。老实人由于不懂社会运行的两套 法则,不知道社会运行既有其 原则性的一面,又有其非原则性的一面,更不明白非 原则的东西有时更能促成某种 理想的实现,他们只是一味地排斥现实法则,一味地 抱住死原则不放,结果给自己 带来了许多悲剧性的后果。虽然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品 德,但对谁都善良岂不是自讨 苦吃,农夫和蛇的故事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原则不是绝对的,还因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 着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原 则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从时间角度来看,现在 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在几 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人们认为只要有电灯电 话就是社会主义了,而现在家 电一应俱全也只能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小康水平, 以地点角度来看,“淮南为橘, 淮北为枳”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 领域将会产生大不相同的结 果;以对象角度来看,同样是爱,对父母就意味着孝 敬,而对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引导 其正确成长的要素。老实人不理解这一点,他们坚持 原则往往是千篇一律的,不分 对象,不看具体情况,硬要把活生生的现实套人同一 个框子里,做事怎么能够成功? 又怎么会不引发与他人的矛盾呢? 原则不是绝对的,还在于原则自己并不能证明自 己,原则是好是坏必须要用实 践去检验,要看结果怎样,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 ,那这个原则有可能就是假原 则、坏原则、有缺陷的原则、别有用心的原则。一些 老实人所认定正确的那些原则是 传统教化的结果,是别人告诉他的而不是他自己经验 的总结。在这些情况下,老实 人的“老实”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些人达成不可告人目 的的工具。而老实人不关心效 果的习惯更加重了其对原则的模糊认识,反过来,不 辨真伪地、抽象地、教条地坚持 原则又会使老实人一次次地碰壁、吃亏。 老实人的出路何在呢? 首先,应该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在大原 则保持的情况下,在具体问题 上则可灵活掌握,在某些情况下,还要敢于突破原则 。讲究灵活性,就是要掌握方式 方法,要学会用多种手段去达成同一目标。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