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草根到帝王的裂变)
作者简介
李飞:笔名:东篱子,80年代生人,祖籍辽宁,非著名历史学者,酷爱文学,工作之余笔耕不缀,纵横文史两界,笔法通灵剔透,风格诡谲多变。其历史作品,极具历史现场感和身份带入感,将人带入历史的每个瞬间。出版了《明朝绝对很有趣》《清朝绝对很有趣》《唐朝绝对很有趣》《汉朝绝对很有趣》《宋朝绝对很有趣》《三国绝对很有趣》《历史其实很有趣》等作品。
内容简介
刘邦逃了一程又一程,却始终逃不脱楚兵的追赶。突然,四面八方又来了很多追兵。满面尘土、狼狈不堪的汉王眼见苦苦追随自己的士卒,一路奔逃丢盔弃甲,失去了人形。 “我们这些人能冲出楚军重围吗?”绝望之际,刘邦仰天长叹:“莫非天要亡我?今日我死在此地了!”叹罢,汉王泪流满面,随行将士也无不凄然泪下。突然,不知哪里吹来的一阵怪风,顿时飞沙走石,拔倒树木,弥漫天际。这风吹得奇怪,从西北吹向东南,天地顿时化为混沌,白昼变成黑夜。狂风大作,楚兵东倒西歪,站立不稳,咫尺之间难以辨别敌我。这样怎么继续打仗? 楚军主将虽然气急败坏,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眼睁睁看着刘邦等人从自己手中跑掉。趁此时机,刘邦率领部分人马终于逃脱包围。 “真乃天助我也!”逃离楚军重围之后,刘邦仰天拜了几拜,感谢上天庇佑。可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又遇到一路楚兵挡住去路。汉王仔细一看,统兵的两员楚将面目熟悉,于是在马上抱拳行礼道:“两位贤将军,何必苦苦相逼于我,不如放我一马,此恩刘邦必不敢忘,日后定当图报!”说完,刘邦迅速调转马头,原路奔去。楚将丁公听到汉王用“贤”称自己,心中大悦,做了个顺水人情,竟直接收兵回营了。刘邦的激将奉承法此番再次奏效,顺利从追兵阵中脱身,却不知往何处去。 “此处离家不远,不如回家,接上老父娇妻,免得他们落入项羽毒手。”既已做了决定,一路急驰来到家中。刘邦跳下战马,却发现昔日熟悉的家门此时紧闭着,外面加了铁锁,贴着封条。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刘邦敲开几家邻里的家门,查问父、妻去向,乡邻皆言不知。 刘邦心中已经有数,家人肯定遭了不测。汉王心里难受得紧,倒背两手,踱步不停,担忧、失落、怨愤充斥在他的脑海,他誓要报仇雪恨。既然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走!”汉王一声令下,率先挥鞭而去,其余人等随后上马。刘邦等人虽然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是祸是福,可他们只能前行,再没有退路。 没走多远,前方烟尘四起,惊得汉王慌忙躲到树林里,却发现来者并非楚兵,而是自己人。刘邦这才舒了口气。为首的正是自己的得力部将夏侯婴。夏侯婴在彭城失败时,保着刘邦的车乘,和弃车上马的刘邦走散,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寻找,才找到汉王。 “大王,请换马登车。”刘邦听了夏侯婴的话,登上车乘。会合夏侯婴部,刘邦悲喜交加。喜的是,不断地和自己的部下重逢,力量会迅速壮大起来;悲的是,这次的失败带来的后果是百姓们的流离失所。刘邦的车队经过难民身边时,其中的一男一女两个儿童引起了夏侯婴的注意。“这两个孩子莫不是大王的一双儿女?”夏侯婴迅速汇报给汉王,引着两个孩子来到刘邦面前。虽然两个孩子穿着破衣烂衫,面色憔悴,但刘邦却看出来他们就是自己那一双儿女。父子相见,刘邦不禁泪如雨下。 “儿啊,只你二人,你祖父、母亲在哪儿呢?”刘邦有些担心地问道,孩子就将出门逃难,途中遭遇乱兵,和祖父、母亲走散一事详细讲给父亲听。听罢,刘邦心中颇为不忍,孩子这样小的年纪就要颠沛流离,真是可怜。刘邦还未来得及和子女叙亲情,另一队追杀的楚兵却赶来了。 “快走!”刘邦火急火燎地催促车夫赶车。可刘邦的马车似乎快不过战马的四蹄,夏侯婴在汉王车后亲自推车前行。眼见楚军季布的人马越来越近,刘邦心内焦急,一下子将自己的一双儿女推到车下。“辎重减轻,或许快些。”刘邦心想。 “大王,您这是何意?”夏侯婴对刘邦的作为颇为不解,又将两个孩子重新抱回车上。刘邦走一程,季布追一程。眼看季布就追到身前了,刘邦再次将孩子推下。夏侯婴又一次将孩子抱回车上。这样几次,刘邦发怒了,厉声呵斥:“我等危急万分,难道为这两个孩子,断送我们的性命吗?”“大王,他们可是您的亲骨肉呀!您怎生舍得呢?”“住口!你胆敢再说话,我必杀了你!” 刘邦心意已决,又将孩子踢了下来。夏侯婴不敢多言,纵身跳下车,从士卒手里牵过一匹马,飞身上马,左右两腋下挟住两个孩子,跟随于汉王车后。两个孩子在乱军中被吓得大哭。但是最让他们不解的是,亲生父亲怎么会屡次将他们从车上扔下,父子重逢的动人场面为何转瞬即逝,温暖的父爱竟会这么迅速降温,父亲是多么冷酷、虚伪的伪君子。 的确,丢下两个孩子之后,刘邦的马车跑得快多了,季布追赶不上,只好无功而返。看着追兵远去的身影,汉王紧张的心情终于放松了不少。夏侯婴护着汉王的一双儿女追上马车。刘邦拉过两个孩子,轻轻抚摸着他们的头发,似乎在安慰他们,想让孩子们尽快走出逃亡的惊骇。 可孩子们年纪太小,无法理解父亲前后的转变。摆脱了追兵之后,刘邦等人沿小路到达下邑,这个小镇由刘邦的妻兄吕泽驻扎。镇虽小,但是对于此时的刘邦而言,仍然算个不错的安身之地。 彭城、睢水战败失散的汉军将士,得知汉王在下邑,纷纷赶来会合。汉军的元气逐渐恢复,刘邦心中大悦,可这仍不能除去他心中的担忧,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去哪里了?刘邦一路上也在寻找太公和吕雉,可始终没有消息。 原来,审食其跟太公和吕雉抄小道寻找刘邦的过程中,不幸遇上项羽的军队,被捉了过去。项羽将他们当作人质拘留在楚军兵营内。一开始,刘邦不知二人是死是活,经常伤心流泪。后来有确切消息说两人虽然被项羽所获,但并未遭遇毒手。刘邦得知此事,深知父亲和爱妻会被作为人质,项羽必定以此逼自己投降。 刘邦是个胸怀大志之人,岂肯为父、妻舍弃好不容易获得的将士和地位?项羽恼怒刘邦不投降,曾下最后通牒:“如不降,烹汝父!”刘邦却回信说,希望分得一杯羹汤。骨肉、血脉之情,在刘邦的眼中是可以割舍的。哪怕一时割舍,将来也可再报仇雪恨。 刘邦的父、妻被虏之时,王陵的母亲也被项羽抓获。项羽想以此胁迫王陵投降,哪知王陵的母亲为了不让儿子背负叛汉不义的罪名,不肯作书劝降;也不想让自己的儿子陷入不孝之地,毅然决然以死断掉王陵的动摇之心。 王母死后,项羽为了泄愤,将其放入鼎内烹煮,加剧了王陵和项羽之间的仇恨,也让刘邦多了一位死心塌地的追随者。 刘邦的老父和妻子仍在敌营,危机尚未解除,汉王的六十万大军在项王的三万精兵面前一触即溃,溃不成军,死伤三十多万人,其余四处逃散。诸侯联军在兵力上以20:1的优势惨遭失败,主要是因为刘邦的六十万大军是临时拼凑起的,而项羽三万精兵跟随他作战多年,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再加上楚军统帅项羽勇猛无比,独具超人的军事天才和胆略。如此的统帅率领着精兵,和汉王统率的诸侯联军交战,岂止以一当十。 再者,汉王和诸侯攻入彭城后,整日饮酒作乐,却没想到楚军会如此迅速地从天而降。汉军既无防备,又缺乏统一指挥,惨败成了必然。 汉王东征的旗开得胜,是在没有同项羽所统率的楚军交战的情况下取得的,汉军在彭城的失败,却是名副其实的惨败,军队损失殆尽,而汉王本人只带着十余名骑兵逃脱危险。事实表明,在楚汉战争的初始阶段,从军事实力上看,楚军占有明显的优势,而汉军则处于敌强我弱的阶段。 刘邦的成功是必然还是偶然? 屌丝如他,夺取天下靠的是什么? 项羽如此霸道,为何兵败如山倒? 刘邦真的大肆杀戮有功之臣了吗? …… 谜一样的历史,谜一样的人生。 还原历史情境,剖析历史成因,讲述刘邦从一介草民到一代帝王的传奇一生。 开启一段中国历史上传奇的草根创业史,底层逆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