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枝缀玉

苔枝缀玉
作者: 陈均|责编:俞琦
出版社: 宁波
原售价: 85.00
折扣价: 54.50
折扣购买: 苔枝缀玉
ISBN: 9787552644937

作者简介

陈均,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编订朱英诞、穆儒丐、顾随等作家的作品及京昆史料文献多种。出版有专著《中国新诗批评观念之建构》、《京都聆曲录》及诗集《亮光集》、小说《亨亨的奇妙旅程》等。

内容简介

汤显祖的思想世界 2016年是汤显祖与莎士 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世人仍 然不能免俗地去争论汤翁与 莎翁孰高孰低。自然,在知 名度与影响力上,据说莎剧 是地球上仅次于《圣经》的 印刷物。套用流行语,汤翁 与莎翁之间,应至少隔着几 个塞翁(塞万提斯。2016年 亦是塞翁逝世四百周年,但 国人势利,不太提及)。 在中国频频召开的研讨 会上,学者们为汤翁抱不平 ,譬如,云汤翁比莎翁要伟 大得多。莎翁只是个戏子与 编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大 概只能是李玉(清初文人, 写过不少有名的传奇,但因 是奴仆出身,故而身份较低 )那样的角色,连李渔都不 是。而汤翁呢,是明代中后 期的典型文人。所谓典型文 人,既是进可安邦治国的政 治家,又是退则诗酒风流的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作家。 上戏剧课时,我也不想 免俗,主动拉众生谈论这个 热门问题。 首先说,汤翁与莎翁, 其实是一个“拉郎配”。因为 我分明记得,在二十世纪五 六十年代,当时的一对“男 神”是莎士比亚与关汉卿, 因为据说二人都被列入《世 界文化名人录》,而且彼时 都以他们为人民性的代表。 但是风水轮流转,过了几十 年,关汉卿变成了汤显祖, 大家谈论莎士比亚的关注点 从“人民性”变成了“人性”。 所以我们谈论莎士比亚 ,谈论关汉卿,谈论汤显祖 ,说到底,谈论的还是我们 自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 改变的我们的头脑与意识。 一生发表意见日:汤显 祖还是比不上莎士比亚的, 因为莎士比亚挖掘人性很深 ,譬如《哈姆雷特》的内心 独白云云。但是汤显祖呢, 《牡丹亭》里还是中国式的 大团圆。我对这种观点早已 司空见惯啦。于是,赶紧去 颠覆中学语文教育。 药方之一来自《易经》 大学者潘雨廷。潘先生曾言 及汤翁之“临川四梦”,明代 王思任以“四梦”为“情侠道 佛”,“情侠”可归之于“儒” ,因此汤翁的“临川四梦”其 实说的就是“儒道佛”,而三 教合一正是明代中国人的思 想世界。 因之,汤翁在“临川四梦 ”里体现出来的思想世界, 即是中国思想发展到明代时 的一个典型样态。儒是现世 ,道为出世,佛则是度世, 最后所达至的是众生平等之 佛家境界。《西游记》《红 楼梦》差不多也是这样,儒 道佛互证或互相对话,展示 的皆是明清中国人思想的程 度。 在世人眼里,知晓汤翁 ,多是从《牡丹亭》,而将 汤翁仅作为一位戏剧家来看 待。但汤翁少年时即追随罗 汝芳,是陆王心学的信徒, 因此在《牡丹亭》里标榜“ 情教”。而于儒家经典,自 是熟稔非常。郑志良君偶然 发现了汤翁讲《尚书》之书 ,约二十万言,由门人所撰 写的序言即说汤翁以研究《 尚书》闻名于世。 汤翁与达观之间的交往 尤可一说。达观乃是明末四 大高僧之一,也是彼时禅宗 之代表,与汤翁则是亦师亦 友。在一首诗中,汤翁写道 : 思达观 何来不上九江船,船头 正绕香炉烟。 第一人从欢喜地,取次 身居自在天。 语落君臣回照后,心消 父母未生前。 看花泛月寻常事,怕到 春归不直钱。 这是一首表达汤翁与达 观之间的心意的诗。从诗中 看,汤翁对禅宗之境界应是 了然于胸,如“第一人从欢 喜地,取次身居自在天”, 虽是套语,但表达了汤翁对 达观及自己的期许。而“语 落君臣回照后,心消父母未 生前”,则是著名的禅宗曹 洞宗的公案与话头,也即达 至前述境界的参修之法门。 而最后一句“看花泛月寻常 事,怕到春归不直钱”,则 是汤翁的印证之句,也即通 过此句,能窥见汤翁此时修 证的境界到何等地步。因前 几句不过是禅宗之套话,最 后一句才是转语,最能见作 者的修为。解读者多认为此 句反映了汤翁对禅宗的“当 下性”的领悟。但此语却可 商榷,因“看花泛月寻常事” 仍是套语,而“怕到春归不 直钱”却又似《牡丹亭》里 杜丽娘游园之感慨,不能说 是境界较高的顿悟之语。 或者,此诗仍只是士大 夫之禅学,只能代表汤翁此 时所至为《牡丹亭》之儒家 境界,还未能到《南柯记》 之佛家解脱。而汤翁辞世之 《绝笔诗》云“含笑侍堂房 ,班衰拂蝼蚁”,或者可说 近乎其境了。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