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谈诗词格律(全新增订本)/含章文库
作者简介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教育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他的研究涉及语法学、词汇学、音韵学、语言学史等领域,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著有《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诗的种类和字数 唐代以后,诗分为两大类:(一)古体诗;(二)今体诗。古体诗是继承汉魏六朝的诗体;今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今体诗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我们讲格律,主要是讲今体诗的格律。 古体诗分为两类:(一)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二)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例如: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例如: 白雪歌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外还有一种杂言诗,诗中掺杂着五字句和七字句,甚至有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九字句。但是,一般都把杂言诗归入七言古诗一类。例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今体诗分为两类:(一)律诗;(二)绝句。 律诗又分两类:(一)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二)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全诗四十个字。例如: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胜”读shēng,“簪”读zēn) 有一种五言长律(又叫五言排律),每句五个字,全诗共十二句,或更多。例如: 守睢阳诗 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麾。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丽”读lí) 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五十六个字。例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绝句又分为两类:(一)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全诗四句,共二十个字。例如: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全诗四句,共二十八个字。例如: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名家名著,经典权威:王力先生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在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均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主编的《古代汉语》更是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使用,建立了古汉语教学的新体系。 ·深入浅出,讲解详细:本书作为王力先生写给广大读者的诗词格律入门读物,是他多年研究精华所在,所用语言平实简练、亲切易懂,即使没有深厚的知识基础也可研习领会、渐入佳境。 ·以古为例,精选佳作:书中诗词格律理论皆以诗词名篇为例,格律工整、音韵优美,读者在学习格律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诗词经典之优雅。 ·内容详实,互为补充:本书在诗词格律知识之外还附有王力先生答读者问及古文知识等内容,以便扫除读者阅读时的障碍,更多地了解汉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