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原版插图名家全译本权威点评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名人传(原版插图名家全译本权威点评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作者: (法国)罗曼·罗兰|主编:李观政|译者:陈筱卿
出版社: 北京师大
原售价: 22.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名人传(原版插图名家全译本权威点评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ISBN: 9787303179343

作者简介

陈筱卿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专家组成员。翻译出版法国名家名著多部。译作有《巨人传》《忏悔录》《新爱洛伊丝》《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名人传》《昆虫记》《哈德良回忆录》(第三部)《往事如烟》等。 罗曼·罗兰(1866—1944年),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1866年生于法国中部涅夫勒省的克拉姆西市镇。自幼喜欢读书,爱好音乐。1880年在巴黎圣路易中学就读,对托尔斯泰、莎士比亚和雨果十分崇拜。1886年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哲学,不久转学历史,对艺术史的研究,为他日后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戏剧、小说、传记、音乐史论著和散文诗等。其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出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戏剧《革命戏剧》、散文集《心灵历程》以及传记《名人传》等。1915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陈筱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专家组成员。翻译出版法国名家名著多部。译作有《巨人传》《忏悔录》《新爱洛伊丝》《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名人传》《昆虫记》《哈德良回忆录》(第三部)《往事如烟》等。

内容简介

贝多芬突然中止了他的《第五交响曲》,摒弃习 惯手法,一口气写出了《第四交响曲》。幸福在他面 前显现。1806年5月,他与泰蕾兹·德·布伦威克订 了婚。她早就爱上了他——自从贝多芬来维也纳的最 初的日子里,还是个小姑娘的她(贝多芬是她哥哥弗 朗索瓦伯爵的朋友)跟着贝多芬学习钢琴时起,她就 爱上了他。 1806年,贝多芬与兄妹俩在匈牙利的马尔车瓦萨 家里做客,在那里他们相爱了。他对那些幸福时日的 回忆保存在泰蕾兹·德·布伦威克的一些叙述中。她 说道:“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晚餐过后,在月光下,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他先是用手平抚了一遍琴键。弗 朗索瓦和我都了解他的这一习惯。他总是这么弄一下 再弹奏。然后,他在低音部敲了几个和音;接着,他 缓缓地带着一种神秘的庄重神情,弹奏一曲塞巴斯蒂 安·巴赫的作品:‘如果你把心献给我,先悄悄地相 传;我俩心灵相通,勿为别人所知。’ “我母亲和教士都已入睡;我哥哥凝神远望;而 我,被他的歌声和目光穿透,感到生活幸福无比。— —第二天早上,我们在花园中相遇。他对我说道:‘ 我正在写一部歌剧。那个主角已在我心中,在我面前 ,不论我到何处,不论我在何处驻足。我从未达到过 这么高的境界。一切都充满着光明、纯洁、明亮。在 这之前,我如同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只顾捡石子,不 看路上盛开着的鲜花……’那是1806年5月,征得我 亲爱的哥哥弗朗索瓦的同意,我成了他的未婚妻。” 在这一年写成的《第四交响曲》是一朵纯净的鲜 花,蕴含着他一生中的这些平静日月的芬芳。人们从 中正确无误地发现,贝多芬那时正在竭尽全力地把自 己的才华与一般人在前辈们所传下来的形式中所识和 喜爱的东西协调一致。源自爱情的这种同样的调和精 神对他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发生着影响。赛弗里德和格 里尔巴泽说,他兴趣盎然,心情开朗,幽默风趣,待 人接物彬彬有礼,对讨厌的人也能容忍,穿着颇为考 究;他在迷惑他们,竞致未能察觉他的重听;他们说 他很健康,只是有点近视而已。梅勒当时为他画的一 张肖像,也是一副带有一种浪漫的高雅、稍微有点不 自然的神态。贝多芬希望诗人喜欢,并且知道自己已 博得欢心。狮子在恋爱:它藏起自己的爪子。但是, 人们在他的眼睛里,甚至在《第四交响曲》的梦幻和 温柔之中,仍能感到那可怕的力量,那任性的脾气, 那愠怒的俏皮话。 这种深邃的平静并未持续多久;不过,爱情的亲 切影响倒是一直延续到1810年。无疑,多亏了这一影 响贝多芬才获得自制力,使他的才华结出了最美好的 果实,诸如:那古典悲剧《第五交响曲》;夏季的一 天那神圣之梦——《田园交响曲》(1808年);还有 那《热情奏鸣曲》,那是受到莎士比亚的《暴风雨》 的启迪写成的,他把它视作他的奏鸣曲中最强劲有力 的奏鸣曲,发表于1807年,并题献给泰蕾兹的哥哥。 他把富于梦幻和畅想的奏鸣曲(作品第七十八号, 1809年)题献给了泰蕾兹。并附有一封没有日期的信 ,写上“致永远的爱人”,与《热情奏鸣曲》一样, 表达了他的爱情之炽热: “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我’……我心中 装满了要对你说的许许多多的话语……啊!不论我在 哪里,你都同我在一起……当我想到你可能在星期日 之前得不到我最新的消息时,我哭了。——我爱你, 如同你爱我一样,但更加的强烈……啊!上帝!—— 没有你的日子里,那是什么样的日子啊!——如此的 近,又如此遥远……我的思绪涌向你,我永远的至爱 ,那思绪有时是快乐的,然后就忧郁了,在询问命运 ,问它是否会接受我们。——我只能同你一起活着, 不然我就活不成……另外的女人绝不会占有我的心。 绝不会!——绝不会!——噢,上帝!为什么相爱的 人儿要分离?可是,我现时的日子是忧愁的日子。你 的爱使我成了男人中最幸福又最不幸的男人。……少 安毋躁……安静下来——爱我!——今日——昨日— —多么强烈的渴望、多少热泪抛向你!——你——你 ——我的生命——我的一切!——别了!——啊!继 续爱我吧——永远也别误解你亲爱的人的心。——永 远忠于你——永远忠于我——永远忠于我们。” 是什么神秘莫测的原因阻挠了这两个相爱的人的 幸福?——也许是没有财产,条件的差异。也许贝多 芬对人家强迫他长期等待,对让他保持爱情的秘密的 屈辱进行了反抗。 也许粗暴、染病、愤世的他不知不觉之中使他所 爱的女人感到痛苦,而他也对此感到绝望。——婚约 毁了;然而双方似乎谁也没有忘记这段爱情。直到她 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直到1861年才去世),泰蕾兹· 德·布伦威克仍爱着贝多芬。 1816年,贝多芬说:“每当我想起她时,我的心 仍像初次见到她时跳得那样激烈。”就在这一年,他 写下了六支乐曲,名为《献给遥远的爱人》(作品第 九十八号),生动感人,深邃真切。他在笔记中写道 :“一见到这个可爱的人儿,我便心潮澎湃,然而她 并不在这儿,不在我的身边!”泰蕾兹曾把自己的肖 像送给贝多芬,并题献云:“送给罕见的天才,伟大 的艺术家,善良的人。泰·布赠。”在贝多芬的晚年 ,一位友人见贝多芬形单影只地抱着这幅肖像痛哭流 涕,并如习惯的那样大声说着:“你那么的美丽,那 么的伟大,宛如天使一般!”那位友人退了出来,稍 后复又返回,看见他坐在钢琴前,便对他说道:“今 天,我的朋友,您的脸上毫无可怕的气色。”贝多芬 回答道:“那是因为我的天使来看望过我了。”—— 创伤是很深的。他自言自语地说:“可怜的贝多芬, 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你的幸福的。只有在理想的境界 中,你才会找到朋友。” 他在笔记中写道:“屈服,深深地屈服于你的命 运:你已不能再为自己而存在,只能是为他人而存在 ;对于你来说,只有在你的艺术中才有幸福。啊,上 帝,赋予我力量吧,让我战胜自己!”P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