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课堂只做简单的事
ISBN: 9787547025680
“我校教师认为,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 使学校成为培 养学生的公民精神、劳动态度以及思想和道德——审 美态度的第 一场所。”——摘自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前言部分 现实的悲剧是,有着智力差异的孩子,家氏却要 千方百计地想 通过复读来挤上高考的这个独木桥。可现实的另外一 种情形是, 那些二流大学毕业的孩子,通过三两次就职上岗考试 还未能取得 薪水和岗位。可这些情形,又有哪些家长所能明晓而 让孩子就读 于中职类学校而变成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呢? 就在市中职学生招生座谈会上,中职学校的负责 人说,国家每 年给这些未来的普通劳动者1500元的补助金,还有四 分之一的学 生能享受到2000元的困难学生助学金。可中职学校还 是生源不 足,就是那些上了职校的学生,也是学校里被淘汰出 局的劣迹斑斑 的孩子。从中职学校办学上的无助和无奈来看,我深 深地感受到 了培养现代劳动者的任务的艰巨和长远。 那么,作为九年义务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培养 合格的劳动者 方面是否无所作为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要教育青年一代辩证地看待 劳动,看待人 和大自然的相互作用。学校里的学生——儿童、少年 和青年,能在 整个社会以创造性态度对待劳动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看到因劳动 而掌握知识的实际必要性,在实践中确信能使自然力 服从人的智 慧的可能性。(摘自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前言部分) 苏霍姆林斯基又说,社会的社会性进步和道德进 步,取决于组 成这个社会的人们如何看待劳动,把劳动看作什么— —仅仅是获 取物质福利的手段,还是有充分价值和丰富内容而又 有趣的精神 生活的条件。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把这样一条原则作 为我们所做 教育工作的基础,这就是:孩子应当在劳动中,在充 实自己的知识 中,在为人、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中 体验快乐。 我想,人是自然之子。人的成长时时处处离不开 劳动。在劳 动中学会语言,在劳动中学会智慧,在劳动中学会交 往,在劳动中 总结经验,在劳动中不断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人 在劳动中,获 得生存的物质基础,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印度传 说中的狼孩, 离开了人类,生活于狼群中,缺乏了劳动的社会性, 因而变成了狼, 有了狼性,而并非成长为人类。 要给学生提供劳动的机会和舞台。科学课上的手 工制作,团队活 动中的生活技能大比拼,运动会上的志愿者服务,清 整校园的义务劳 动。学校创设的环境越多、机会越多,孩子获得的劳 动技能就会越多。 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教育工作者要与学生 分享劳动中的 快乐。这是劳动教育的最高境界。汶川、玉树大地震 ,舟曲发生特 大泥石流,有好多的人去当志愿者。那些灾区的孩子 ,有的失去了. 亲人,但当面对灾难而爬起来的时候,他们个个很坚 强,人人争当 志愿者。这其中的缘由,我想除了人之本性中的大爱 之外,就是人 性中存在的因服务、因劳动而带来的快乐。同样,在 学校教育中, 我们完全可以更多地同受教育者一起分享每一份劳动 带来的快 乐。这也是教育最有意味的价值之一。 培养合格的劳动者,绝不是中职学校的事情。我 们有义务培 养学生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喜爱和尊敬,而让他们投入 到中职学校 的行列中去。 亲爱的老师,您手底下那片有着梦幻般的“道德 土壤”是否还 清澈透明而适合学生茁壮成长呢? 我们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道德土壤”的新鲜 论述。 他说,阐发知识的教育实质,变知识为信念,在 很大程度上决 定于学校里与教学过程无直接联系的教育工作做得怎 样,学生在 生活实践中形成哪些思想信念,他们的社会行为具有 什么道德性 质,也就是说,要看“道德土壤”准备得怎样。(摘 自苏霍姆林斯基 《帕夫雷什中学》前言部分) 我区有一所学校,我曾带我的班子成员去考察, 那里的办学条 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都没得说。我同我的同事 们开玩笑说,那 里有一个强大的场,人置身其中,不努力、不上进是 不行的。听到 此话,那里的领头人葛校长只是痴痴地笑。这里的场 ,是隐形的、 无形的,但这种无形的场又能给人以压力,给人以力 量,给人以上 进。我将其命名为这个学校有良好的“学习土壤”, 适合学生和老 师在智力方面的开挖和升级。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