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之形/宇宙系列/第一推动丛书

大宇之形/宇宙系列/第一推动丛书
作者: (美)丘成桐//史蒂夫·纳迪斯|译者:翁秉仁//赵学信
出版社: 湖南科技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0.60
折扣购买: 大宇之形/宇宙系列/第一推动丛书
ISBN: 9787535794482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丘成桐(Shing-Tung Yau),当代*伟大的数学大师之一,**科学家,哈佛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他获得了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克莱福特奖、美国**科学奖等大奖,是美、俄、中、意四国科学院院士。   丘成桐成功地解決了许多有名的数学难题,在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复几何、代数几何以及广义相对论等都有影响深远的贡献。自1987年起,丘成桐在哈佛大学数学系任教,目前刚卸任该系系主任。 史蒂夫?纳迪斯 (Steve Nadis),《天文》杂志专栏作家,在MIT、“关心世事科学家联盟”担任过研究员,曾任世界资源研究所和WGBH、NOVA等机构的顾问。 译者介绍: 翁秉仁,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分校,现为**大学数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低维拓扑、微分几何。曾翻译《数学:确定性的失落》与《科学人》等。 赵学信,成功大学建筑研究所建筑硕士,现任数学部编本网站工程师。曾翻译《Net&Ten》《现世》等。

内容简介

对数学家而言, 维度指的是一种“自由度”, 也就是在空间中运动的独立程度。 在我们头上飞来飞去的苍蝇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 移动, 只要没有碰到障碍, 它就拥有三个自由度。 但维度是不是就只有那么多? 望远镜的发明以及随后多年以来的不断改良,帮 助我们确认了一项事实:宇宙比我们能看到的还要浩 瀚、广大。事实上,目前所能得到的*佳证据显示, 宇宙将近四分之三是以一种神秘、看不见的形式存在 ,称为“暗能量”(dark energy),其余大部分则是 “暗物质”(dark matter),再剩下来构成一般物质 (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只占百分之四。而且物如 其名,暗能量和暗物质在各方面都是“暗的”:既看 不见,也难以测度。 我们所能看见的这一小部分的宇宙,构成了一个 半径大约137亿光年的球体。这一球体有时被称为“ 哈勃体”(Hub**e volume),但是没人相信宇宙的整 体范围只有如此而已。根据目前所得的*佳数据,宇 宙似乎是无穷延伸的——不管我们向哪个方向看去, 如果你画一条直线,真的可以从这里一直延伸到永恒 。 不过,宇宙仍有可能是弯曲而且有界限的。但即 使如此,可能的曲率也会**微小,以至于根据某些 分析显示,宇宙必然至少有上千个哈勃体那么大。 *近发射的普朗克太空望远镜,或许会在几年内 揭露宇宙可能比一百万个哈勃体还大,而我们所在的 哈勃体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我相信天文物理学家的这 一说法,也了解有些人可能会对上面引述的数字有不 同意见,但无论如何,有个事实是不容辩驳的:我们 目前所见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而在另一个**,显微镜、粒子加速器以及各种 显影仪器持续揭露宇宙在微小尺度上的面貌,显现了 人类原先无法触及的世界,像细胞、分子、原子,以 及*小的物体。如今我们不再对这一切感到惊讶,完 全可以期待望远镜会向宇宙的*深处探索。另一方面 ,显微镜和其他仪器则会把*多不可见之物转为可见 ,呈现在我们眼前。 *近几十年间,由于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再加上 一些我有幸参与的几何学进展,带来了一些*令人惊 讶的观点:宇宙不仅超出我们所能看见的范围,而且 可能还有*多的维度,比我们所熟悉的三个空间维度 还要多一些。 当然,这是个令人难以接*的命题。因为关于我 们这个世界,假如有件事是我们确知的,假如有件事 是从人类开始有知觉时就知道,是从开始探索世界时 就晓得的,那就是空间维度的数目。这个数目是三。 不是大约等于三,而是恰恰就是三。至少长久以来我 这是菲尔兹奖得主,华人数学家丘成桐的科普佳作,主要讲述了他的思想演化,同时引介了众多现代数学家。 1976年,年方27岁的丘成桐解决了微分几何中的一个**难题“卡拉比猜想”,其结果被称为“卡拉比-丘流形”,后来被应用在物理学的弦理论中,成为描述宇宙空间的理论基石。1979年,他又证明了每个符合爱因斯坦方程的解都具有正总质能量,确认平直时空的稳定性。因此,他的研究橫跨数学和物理两大领域。 读者可以与物理学家的弦论经历相互参照,看到数学与物理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2018年新版的《**推动丛书》全新设计了版式和封面,简约个性,提升了阅读体验,让科普给你*多想象。 随书附赠价值39.6元由汪洁、吴京平掰开揉碎,带你懂科学好书的《经典科普解读课》**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