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精选)/品读经典

红楼梦诗词(精选)/品读经典
作者: (清)曹雪芹|总主编:孔庆东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红楼梦诗词(精选)/品读经典
ISBN: 9787558114892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也有说法为生于1724年,或卒于17**年),满洲人,名霑(读作“zhān”),字梦阮,又号雪芹、芹圃、芹溪等,祖籍河北唐山(一说辽宁铁岭,一说辽宁辽阳),中国清代文学小说家、诗人、画家。他出身于“百年望族”的封建官僚大家庭,后因家庭衰败而饱尝人生辛酸。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创作了《红楼梦》。因部分稿件被借阅者遗失,他死后仅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经后人续写,高鹗整理,才形成了如今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内容简介

**回 甄士隐梦幻识**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女娲石上偈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赏析 这是点明《红楼梦》写作缘由的一首诗。诗中, 曹雪芹依托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以一块被女娲丢弃 在凡间的顽石自喻。他借顽石的“无材补天”,来表 达自己不能匡时济世的遗憾;借顽石的“枉入红尘” ,来描写自己半生潦倒、一事无成的窘迫。他在大志 难成之下愤而著书,将自己在尘世中的所见、所感记 录成《红楼梦》。诗中作者自谓“无材”,看似自惭 ,实为自负;而以顽石自喻,*是体现了他不愿随同 流俗的傲气。 ·题《金陵十二钗》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赏析 此诗出现在《红楼梦》**回。书中写道,空空 道人路过青埂峰时看见了顽石和石上的文字,于是便 将文字抄写成书,定名为《石头记》,使之流传于世 。之后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将《石头记 》整理成章回体小说,改书名为《金陵十二钗》,同 时题诗评价此书。这些都是作者在书中使用的“障眼 法”,其实不管是《石头记》还是《金陵十二钗》, 其作者都是曹雪芹。 这首诗短小、浅白,然而感慨颇深。作者在诗中 不无心酸地感叹,谁才能了解本书的真正含义呢?可 见,曹雪芹十分担心自己倾力创作的书不能被后人理 解。此书从写成到现在经历了200多年,历代人对《 红楼梦》及其作者评价不一。鲁迅曾这样评价过《红 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 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革 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脂砚斋对此 诗有评:“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 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可见,对于曹雪芹血 泪交融写成的《红楼梦》,能读懂其中“荒唐之言” 的人,必定是像作者一样尝尽人世辛酸的人。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 此对联在书中共出现两次:一次出现在甄士隐的 梦中,另一次出现在贾宝玉的梦中。在小说中,甄士 隐禀性淡泊,与世无争,逍遥自在。某*午睡,甄士 隐梦见一僧一道,在他们手中见到了**宝玉。而后 甄士隐又跟随两人来到“太虚幻境”,在石牌坊上见 到了这副对联。 此对联看似浅显,实际上寓意深刻。佛家认为, 世间万物,其形体是真的,是有;其本质是假的,即 无。这副对联借“有无”、“虚假”之辩来嘲笑世人 ,说明世俗之人之所以嫌贫爱富、追名逐利,是因为 他们将假的误认为是真的,又将真的误认为是假的, 他们将虚无错认为是实有,又将实有误认为是虚无。 同时,此联也暗示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 律:书中叙述的人物、情节真假错杂,读者可自行品 味、猜想。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