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魁传程氏八卦掌精要

王文魁传程氏八卦掌精要
作者: 王雪松编著
出版社: 北京科技
原售价: 86.00
折扣价: 58.48
折扣购买: 王文魁传程氏八卦掌精要
ISBN: 9787571411657

作者简介

王雪松,1975年生,自幼习武不辍。早年师承杨庆元先生学习少林言轻门拳械功法,后又拜程氏八卦掌名家张铁生先生为师,习练刘斌传王文魁一脉的程氏八卦掌。先师故去后,得师爷白玉才先生亲授,深研八卦掌拳理、功法、拳械、散手等,颇得精髓。

内容简介

\\\\\\\"习练行桩走转功分为三个阶段,要点各有不同,须循序渐进。 1.初练时求松求静 八卦掌行桩走转拳理:松静为源,以形引气,遵循中和之道,阴阳转换,对立统一,头领精神,身意中正,对撑天地,肢挂于体,神安气聚力到。 那么八卦掌行桩走转到底怎么走呢? 首先,意念上要做到“静”“松”“空”。“静”是“松”的起始点,心不静则意不专,身必散乱,没有中正,力无源头。初练者还应该做到“空”—像倒水一样将“杯中的水倒空”,放下往日一切执着、杂念,学会“以一念代万念”。 其次,意境上要大,天地人合而为一。天上一根无形的细线吊起头顶百会穴,看住起点顺流而下,哗啦一下,头、颈、肩、身一节节下坠,向下松沉,头、颈、胸、腰、骶椎连成一线,体会“上面有绳拽着,下面千斤坠坠着”的感觉,骨节与骨节时刻保持着“对撑力”,身体就能保持中正,向下松沉,沉向地心。 走圈时,精神内守,里脚直迈,外脚内扣,时刻保持身体重心“相对”地放在一条腿上,两腿的“虚实转换”只是腰在拧或旋时的一瞬间换位,且劲力不断。拧旋走转之中立桩脚须自然落平、五趾自然抓地。 无论式子高矮,“溜臀吸胯”之后,上身须直起来如坐板凳,不能蹲身、弯腰、撅臀。“蹲”则腰滞,“坐”则腰活。所有这些,也是有了“顶悬”和“中正”之后才能自然做到。里脚前迈时为拧(脚与手前进的方向相反),外脚前迈时为旋。一拧一旋连绵不断,就把身体重心从一腿“悄然”转到另一腿,在行进中做到“虚实转换”。因此,应该逐渐做到行进中前脚送出去尚未沾地时,重心始终在立桩腿(后腿)之上,此时立桩腿的膝盖不能超过脚尖,从而不失重心;只有当前脚沾地并且往前趟步时,才能移动身体重心。当一腿支撑身体时,另一腿从后腿变前腿,脚是由躯干提起来后再送出去的,其送出之“力”在于意念“松落”与腰“拧旋”这两者的结合,不需要后腿用蹬力来相助。也就是说,当身体重心移动时,不能有一点往上起和往前蹬的劲。后腿一蹬则气滞、力断、重心失,违背了拳理。两腿轮换来承担身体重心应是虚实分明,没有双重;两腿的阴阳转换应是气息绵绵,黏长之力不断。 初学者应该明白拳法道理,“进、退、行、止”自行掌握,切不可急于求成,须日积月累,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久久自然功夫上身。 2.其次求稳求实求功夫,找拧旋劲 八卦掌老前辈们常说:“头三年人追树,后三年树追人。”这说的就是功夫练习要循序渐进。行桩走转第二阶段就是在步法稳实的基础上找拧旋劲,达到“整圈”的境界。转掌的功夫练到后面,应该练出“整圈”的功夫(胯面向前方,在圈线上不动,腰带双手转向圆心为走“半圈”;胯如前不动,腰带双手继续向圈内、身后旋转,能够转到胸部中线面向身后圈线时为“整圈”)。练习要领与初练无二。练出了“整圈”,说明腰胯已经基本松开,肢体的劲力也就饱满了,这也为今后实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文魁所传八卦掌以松柔练法入手,走转时气遍周身,逐渐成一混元之球 书中披露单换掌、二十四小势、五行棒独门练法及师门多年练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