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精)/新世界新思想译丛
作者简介
梅俊杰,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员、世界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新华出版社2014年修订版、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初版),所撰各类学术文章广见于国内外报刊;译有《欧洲发展的历史经验》、《国富策:自由贸易还是保护主义》、《维特伯爵:俄国现代化之父》、《科尔贝:法国重商主义之父》等作品;主编“经济史与国富策译丛”(商务印书馆)、“外国经济战略家丛书”(上海远东出版社)。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1917年生于亚历山大,曾在维也纳、柏林、伦敦和剑桥求学,是英国学会及美国艺术和科学学会会员,被多个国家的大学授予名誉学位。他在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任教直到退休,此后他到纽约的新社会研究学院工作。其著作甚丰,主要包括《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极端的年代》、《原始的反抗》、《盗匪》等书。
内容简介
工业革命标志着有文字记录以来世界历史上最根 本的一次人类生活转型。在某个短暂时期内,工业革 命仅与一个国家即英国的历史相重合,因此,整个世 界经济都以英国为基础或者围着英国转。这个国家由 此上升到了足以影响并支配全球的位置,这是任何规 模相当的国家此前或此后从未达到的地位,在可预见 的未来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望其项背。世界史上曾 有过这样的时刻,如果不拘字眼的话,不妨将当年英 国描述为:世上唯一的工厂、唯一的大规模进出口国 、唯一的货运国、唯一的帝国主义者、几乎唯一的外 国投资方,而且因此也是世界唯一的海军强权、唯一 拥有真正世界政策的国家。这种垄断地位很大程度上 得自开路先锋的独行无双,既然不存在其他拓荒者, 英国便是开天辟地的主人。当其他国家也推进工业化 后,这一切便自动终结,但由英国打造并反映英国旨 意的世界经济流通体系,在以后一段时间对其他地区 仍必不可少。不过,对世界大多数地区来说,工业化 的“英国”时代仅仅是一个阶段,是当代历史的初始 或早期阶段。对英国而言,工业化时代的含义显然远 大于此。我国在经济与社会领域率先开拓的经验深刻 地塑造了我们自身,时至今日依然对我们影响深远。 英国这一独特的历史处境便是本书论述的主题。 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已详细讨论过,一个工业 先驱会具有何种特征,会具备何种优势与劣势,其所 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结论的差异主要源于他们是否 力图解释,为何当今不发达经济体未能赶上发达经济 体,或者为何工业化的领跑者(首先是英国)会被人后 来居上。在18世纪及19世纪初开展工业革命蕴含了巨 大优势,我们将在讨论该时段的有关章节中研讨这些 优势。劣势则可能出现在英国的以后阶段,即1860年 代至19世纪末。有关劣势如:颇为陈旧的技术结构和 企业结构已经根深蒂固,乃至无法轻易放弃甚或加以 修改,这些劣势在涉及该时段的章节中也会得到简要 阐述。本书所持的观点是,大而言之,英国的相对衰 落盖缘于它成长为工业强国时的那种率先性和长期性 。不过,也不应当孤立地分析这一因素,至少同样重 要的还有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特定甚至独有的地位,这 种地位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们的早期成功,而成功反 过来又强化了我们的地位。英国本已是且越来越成为 世界经济交往的中介,沟通着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 工业化区域与原材料产地、国际大都市与殖民或半殖 民地。或许由于基本上依托英国而构建,19世纪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成一个自由流通的单元体系,国际 资本和商品的流转几乎都要经过英国的人手和机构, 借由英国的洲际航船而运输,并以英镑来计价。英国 在起步时便拥有巨大的优势,即欠发达地区无法离开 它(或因为的确需要我们,或因为被迫依附我们),发 达世界的贸易和支付体系也无法离开它。因此,当其 他经济体的挑战变得无可抵抗时,英国总还有自己的 退路。我们能够进一步退回到“帝国领地”和“自由 贸易”中,也即退回到我们对尚不发达地区的垄断中 (当然这本身就使得落后地区无法工业化),并退回到 我们作为世界贸易、航运及金融交易的枢纽这一中介 功能中。我们并不是非竞争不可,我们终究还可以退 避三舍。这样的回旋余地,反而让拓荒时代留下的陈 旧不堪、日益落伍的工业结构与社会结构得以延续下 去。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