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16
折扣购买: 冰鉴全鉴(珍藏版)(精)
ISBN: 9787518026371
“收拾入门”观其神 【原典】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 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译释】 道家有所谓“收拾入门”之说,用于观“神”, 要领是:在行动时要看他潇洒豪放的气概和胸怀有几 分真、几分假、几分做作、几分自然、几分深浅;在 静心安坐时要看他的细致周密、平心静气的状态。 一个人有多大的作为跟他的胸怀和抱负有直接关 系,修养深厚、抱负远大、德才兼备之人必有大成就 ,值得委以重任;小肚鸡肠、畏畏缩缩之人是不会有 什么大出息的,最好敬而远之。解读 总结曾国藩识人用人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能 人贤者尽管有多种定义,但不外乎三方面的标准:有 远大的抱负和志向,有崇高的修养和德行,有过人的 才华和能力。这三者相辅相成,是能人贤者们必备的 “硬”指标,可以说是“一个都不能少”。 那么,首先,了解一个人的抱负和志向,可以从 下列三个方面人手: 其一,识人贫贱知其志向。 陈胜出身农民,家境贫寒,少年时代就以帮人耕 作为生。但他人穷志大,很想有所作为。他常常感叹 人世,有时惆怅,有时慷慨激昂。有一次,他在劳动 休息时,坐在田埂上默默长思,突然自言自语地说: “倘若有朝一日我发了,成为富贵的人,我将不忘记 穷兄弟们。’’与他一起劳作的佃农们听后都不以为 然,并笑话他说:“你一个帮人干活的农夫,何来富 贵之谈?无非是说大话而已。”陈胜对于大家的取笑 十分遗憾,深有所感地说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 之志哉!”有志者终成大事,不久,陈胜便以自己的 实际行动向人们证实r他的豪言壮语,不足他说大话 ,而是他的宏愿和决心的表达。 其二,识人壮伟知其抱负。 古人说:察人之忠奸邪正,只可求之于风骨,不 可求之于言辞;可求之于细行,不可求之于诗文。又 说:三岁看老,小处看大。 汉高祖刘邦从青少年时起就不爱劳动,好说“大 言”,而他逃避劳动的方式就是设法出人头地,成为 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而当他一见到秦始皇出行这样威 武壮观的场面,心中的理想图像便豁然开朗,他明确 认识到,他的人生价值就是成为一个如秦始皇一样的 “大丈夫”!可见在刘邦观看秦始皇出行的一瞬间, 就明确了他人生的理想模式。 其三,识人危难知其韬略。 宋代宰相韩琦以品性端庄著称,遵循着“得饶人 处且饶人”的生活准则,从来不曾因为有胆量而被人 称许过,但情急之下所表现出的内圣神通却没人能比 拟。宋英宗刚死的时候,朝臣急忙召太子进宫,太子 还没到,英宗的手又动了一下,大家吓了一跳,急忙 告诉韩琦,想阻止召太子进宫。但韩琦拒绝说:“先 帝要是再活过来,就是一位太上皇。”他当机立断催 促人们急召太子,从而避免了权力之争。 朝中大臣任守忠是个奸邪之人,他反复无常,秘 密探听东西宫的情况,在皇帝和太后间进行离问。韩 琦再次当机立断,用未经中书省直接下达的文书把任 守忠传来,让他站在庭中,指责他说:“你的罪过应 当判死刑,现在贬官为蕲州团练副使,由蕲州安置。 ”说着韩琦拿着空头敕书填写上,派使臣当天就把任 守忠押走了。 这样,韩琦轻易除去了“蠹虫”,而仍然不失忠 厚,表现出人生的一种最高修养。 再说看人的才与德。 古人指出,看一个人的才能要分三个阶段,当其 幼小时聪敏而又好学,当其壮年时勇猛而又不屈,当 其衰老时德高而能谦逊待人,有了这三条,来安定天 下又有什么难处呢? 看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作为,也应该有这样的标准 ,如果有才能而又以正直为其立身之本,必然会以其 才能而为天下大治作出贡献;如果有才能却以奸伪为 立身之本,将会由于其担任官职而造成社会混乱,可 见有才还须有德,才能造福社会,否则就会祸及黎民 ,造成大乱。 判断一个正直的臣子的标准是不结党营私。看一 个人的才能就要看事情是否办得成功。看人不能仅仅 只看其主观意愿,还要看其才干和谋略如何。在战场 上驰骋过的骏马,虽然拴在食槽上,但一听见催征的 鼓角声仍然会嘶叫;久经沙场的老将虽然回还家门, 但仍然能够料定战争的形势。 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在社会上他的才能会很快表 现出来,就像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锋尖会立刻显露 出来一样。有才能的人不会长期默默无闻。 贤德之人对有些事是不会做的,可以任用而不必 怀疑。能干之人是什么……(P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