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吉林文史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0.90
折扣购买: 论语(轻松读国学)(精)
ISBN: 9787547220535
评点 关于治学,孔子认为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比 如“学 而时习之”,就讲了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巩固的重要 性,也体 现出孔子强调学用结合,才能真正学会知识的基本方 法,、又 比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提倡在实践中,去加 以学习,而 不是把学习架空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乃至为人处世之 上,这 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可以看出,孔子所讲 的学习, 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仅是一般的书本知识,更不仅 仅是坐 而悟道,而是从社会人生的大背景,尤其人们的社会 实践中, 去理解学习。读书是学习,参加社会实践,乃至日常 的行为规 范,也是学习。这样孔子就把学习与人生紧紧联系在 一起, 把学习作为人生的有机部分。 关于做人,本章中孔子主要谈及了孝悌忠信等行 为规 范和做人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在孔子看 来,孝弟(悌)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所谓孝:就是子 女对待父 母的正确态度;悌:就是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在封建 时代,这是构成人际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所 以孔子 把它作为做人的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 ;对兄 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 。可见孝 悌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又比如“主忠信”,强调君子 要以忠 和信这种道德为主。何为忠?就是对君王的正确态度 ;信就 是对朋友的正确态度。孔子认为有了这种种正确态度 ,才可 以称为君子,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安身。对君王不忠 ,对朋 友无信,便是小人。 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的命题,也是 孔子用以 衡量做人的尺子,当然也是孔子心目中正人君子的美 德。用 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范畴的基本内核仍是合理 的。只 是在具体做法上,当代人有了自己的规范,比如在忠 、孝等 问题上,我们就反对“愚忠”和“愚孝”,这是历史 进步的必 然结果。 由此可见,在学习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上,孔子是 强调 做人是第一性的,首先要做好人,这在今天依然是可 取的 态度。 P10-11 评点 在孔子看来,靠法度酷刑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 过于表 面化,人们只是畏于此而暂时服从,而并未从心底里 顺服。 而只有从德行上教育人,从礼义上来规范人,才能使 民众从 心底归顺,从根本上安邦治国。所谓“为政以德,譬 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且格”, 都是这个意思。 那么,“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要有哪些内容 呢?孔子 在该篇中讲到了一些。比如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 忠信的问 题,义勇的问题等。孔子把这些问题都看得很重,认 为一个 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 于社 会,更无法治理国家。由此可见,孔子把做人的这些 关键看 成国家或治或乱的内在基因,决不可小看。 除了上面提出的这些做人的重要道德规范外,孔 子还对 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 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这表明了孔子实事求是的人生态 度。又比 如“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表现出孔子重视实际的务 实精神。 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 则表露出 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这些都展示了孔子在一般道德 伦理问 题上的人生价值取向。 P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