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爱学习的好孩子

培养爱学习的好孩子
作者: (美)斯坦·戈德博格|译者:蔡新苗
出版社: 黑龙江科技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2.75
折扣购买: 培养爱学习的好孩子
ISBN: 9787538859720

作者简介

斯坦·戈德博格: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博士,美国心理学会高级会员,教育革新专家。他在大学时代就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涉猎心理学的各个学派,尤其钟情于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通过艺术、口头表达、书面语言等方式促进儿童的发展,特别是如何促进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的发展。。至今,他从事儿童心理学理论与临床研究已经数十年,受理了包括其子女在内的数千名孩子的案例,在学习差异性儿童问题的研究上成绩显著。除本书外,他还撰写过多篇相关论文和专著,发表于《心理学文摘》、《心理学评论》、《美国心理学家》等各大报刊。

内容简介

学习障碍——小问题,轻度病症,还是一种能力丧失 在看到自己孩子出现某些与众不同的行为表现时,小孩子的家长都会 开始关注这些问题。在聆听一则故事的时候,一个孩子可能有超过几分钟 的出神。或者,在学习最简单的事情或者回忆几分钟前交代过的事情时, 也会出现学习障碍。就算他们真的记得,并尝试将所教的事情予以实施, 也可能无法按照完全正确或得体的方式来进行。最后,家长们当然会怀疑 这些孩子究竟有没有真的理解。这些问题案例究竟是一种小问题、轻度病 症,还是一种能力丧失呢?你可能会认为,只有专家才能够将其分辨清楚 。实际上,他们也无法做到一步到位的程度。在专业人士探讨学习过程中 所出现的这些问题时,有4种专业术语会交叉使用或出现。令家长们感到惊 奇的是,每一个术语标签都可以被用来描述同一个孩子身上的行为表现。 但所选定的术语词汇,经常只是反映出专业人士的一种主观看法,而并不 是行为本身的内在本质。 就我女儿的问题而言,这个矛盾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在还是小孩子 的时候,我女儿便曾经表现出了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现在依然还会如此) ——她能够准确理解和领悟到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我记得她在看《白雪公 主和七个小矮人》这本书时,就发生了一件事。当我正要将有着小矮人看 着白雪公主插图的那一页翻过去时,她拦住了我。 “爸爸,你看看他。”她一边指着小矮人格伦皮,一边对我说。 “哦,怎么了?”我回答道,但不知道她为什么单单只挑格伦皮问我 。 “爸爸,他看上去好不开心啊。” “是啊,杰西卡。他看上去的确有点不开心。”我准备继续将那页翻 过去,但是她抓住我的手,又一次拦住了我。 她特意看着我,并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爸爸,为什么有人要让这 么可爱的小矮人不开心呢?” 这是一个小孩子(甚至是一个大人)不太会提出的问题。虽然她已经能 够对卡通画里的情感内容进行分辨,但是她却记不得除格伦皮之外的其他 几个小矮人,也忘记了他们的名字。对这些细节,她都存在着学习障碍。 我只是将这件事情当做是她在理解这个世界过程中所出现的个体差别现象 。但是,她的幼儿园老师则将其视为一个学习问题。因为杰西卡总是需要 特别的关注和照顾。一位儿童学习问题的专家利用一种标准的分类法,将 其称为一种“轻度病症”或者是一种“能力丧失”。同样的行为在同一个 孩子身上,却有着不同的判断。我们对事情加标签的方式,经常与我们自 己的需要有关,而与被贴注标签的对象无关。杰西卡在4岁的时候,表现出 了甚至是很多大人们都不会获得的一种特殊能力。她的老师到现在都无法 相信,难道这就是在过去甚至都记不住童话故事中小矮人数量的杰西卡? 即使在现在,作为一名成年人的她,仍然需要付出特别多的努力才能记住 细节事情。但是,凭借着她掌握“全局观”的能力,杰西卡具备了一种惊 人的艺术眼光,以及一种看待世界的宽阔视角。 在4种词汇术语当中,“轻度病症”和“能力丧失”都会带来极大的情 绪影响。根据《残疾个体教育法案修正案》(简称“IDEA”)的规定,联邦 法律使用一个更加精确的定义,专门描述这种“学习障碍问题”。这一特 殊教育分类有着独特的精确本质,而且与一些家长存在着密切关系。一项 全国性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存有学习障碍问题孩子的家长当中,有48%的 人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即给他们自己孩子贴上“学习能力丧失”标签的 做法,要比他们在私底下与这一问题进行抗争要具伤害性。因为心理恐惧 ,这些家长都会在一年之后才开始确认,并最终发现了孩子身上学习障碍 问题的实际存在。另一些家长,则索性不寻求任何改善的帮助办法。不幸 的是,在公立学校的教育系统里面,标签法却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州法律 和联邦法律的规定,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被贴标签(分类)的话,那么这个孩 子根本无权享受到教育服务的权利。但是,不要让一种说法或者分类标签 使你放弃任何寻求帮助的努力。如果获得帮助教育服务的唯一方法只能是 给孩子打上标签,即将孩子确诊为患有一种轻度病症甚至是一种能力丧失 ,那么我建议你还是接受这种分类说法吧,而不要像某些人那样,把你的 孩子永远藏在更衣室里面。我们在此所讨论的,并不是将没有击中棒球的 天才运动员球手定义为存在“棒球障碍病症”,相反,这些只是由所谓的 教育者一手造成的、涉及学习差异性问题的常规性差别。然而,对于孩子 学习差异性问题的态度,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特别是那些公立学校的 教育者。但是,这种变化的速度并没有我们所想象或奢求的那么快。如果 运气不好的话,这两个词语将会和用来描述骨科问题患者的“瘸子”一样 ,根本无法让人接受。但是,在这种情况发生之前,不要对这些词语产生 极度的厌恶感。你的孩子只是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而已,并不是一种学习 功能紊乱。 我们的孩子,都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每一个孩子都会存在着一种与 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学习风格。这种风格特征,源自于孩子大脑本身的不 同线路结构。一些孩子属于视觉能力较强的学习者,而其他另一些则是听 觉能力较强的学习者。一些孩子(比如杰西卡)能够迅速抓住“全局观”, 但是却对于个别事实细节存在学习障碍。其他人虽然能够记住大量的事实 细节,但却无法看到这些诸多事实细节所联系起来的宏观整体性。这种情 况就是所谓的学习“差异性”。“差异性”在性质上是属于一种比较中性 的词汇,非褒非贬。如果有些人说“这是高尔夫球,那是足球”,那么他 们是分别指出了两种不同的运动类型,并没有对其做出任何价值取向上的 判断。在我们将一个孩子说成是视觉型学习者,而另一个孩子是属于听觉 型学习者的时候,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在整本书里面,我会尽量避免使 用标签法。但是,有时候为了方便起见,或者因为某一词汇的使用广泛性 原因,我也会采用这种分类法。我会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主要探讨学习障 碍问题本身,即因学习差异性而导致的各种行为问题。这个问题仅仅是孩 子诸多行为、价值观和情绪情感等因素的一个方面。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