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华忆名人](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00820/09/20200820091055855.jpg)
出版社: 内蒙人民
原售价: 64.00
折扣价: 37.80
折扣购买: 火华忆名人
ISBN: 9787204157853
《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这雄壮有力的歌声鼓舞着中华儿女去抗争、去呐喊、 去奋斗。它化作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了我们的传统。每 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为祖国去献身。这就是光未然作词、 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所告诉我们的。 冼星海这位大师英年早逝,1945年就离开了我们。我 们这一代人无法目睹他的风采,更无法聆听他的教诲。然 而有幸的是我见到过光未然先生,得到过这位大师的指点 ,与之成为忘年交。现在想起来这是一种荣幸,也是一段 机缘。 记得有一年在《诗刊》社我见到了这位大词作家。他 长得有些消瘦,慈眉善目,待人非常和气。他走到我身边 与我握手,问我叫什么,在哪里工作。让我非常吃惊,这 就是唱响中国震惊世界的《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当时 我真想和他多聊一会,听听他对歌词创作的意见。因为当 时我正处于由写诗转为写歌词的转型时期,得到名家的指 点是非常可贵的。后来我从侧面得知光未然同志刚刚被“ 解放”出来。他很谨慎不便讲些什么。这些我都能理解,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如果哪一句讲不好又会再次被关进“ 牛棚”,再受批判。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走进了光未然同志的家里,他非 常热情地接待了我。客厅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他见我是个 很诚实的人,就与我说了有关歌词写作方面的事情。谈得 很多,说的很远,谈得时间较长。为了不影响老人家的休 息,我只得起身告辞。在我要离开的时候,他随手拿了一 本他写的文集《风雨文谈》送给了我。我请他给签名。他 问我是签“张光年”还是签“光未然”呢?我说我是写诗的 ,还是签“光未然”为好。他在书的扉页上留下了清秀的 字迹。 这里所说的两个名字都是他本人。1913年他出生于湖 北光化县老河口镇。他姓张,叫张光年,笔名光未然。在 长期读他的文章诗词当中,我发现他写评论文章时用本名 张光年,用来发表诗歌歌词时用光未然。在理论逻辑思维 和诗歌的形象思维二者中他都是高水平。不了解情况的人 常常以为中国有个大评论家张光年,中国还有个大诗人光 未然。这二者在他身上巧妙地统一起来,这是非常难得的 。他的父亲是老河口钱庄的职员,他小时候跟钱庄的少东 家学会写古体诗。光未然生活的时代是大革命时代,他受 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大革命。1937年他在武汉发表了歌颂 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这首词经 阎述诗谱曲后广为流传,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更有意思的是这首歌曲还成了他与冼星海后来合 作的媒介。 光未然1937年入党。第二年组织派他到上海组织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