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幕(上中下文学类)(精)/中国文库

第二十幕(上中下文学类)(精)/中国文库
作者: 周大新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107.00
折扣价: 80.20
折扣购买: 第二十幕(上中下文学类)(精)/中国文库
ISBN: 9787020063420

作者简介

周大新,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走出盆地》《第二十幕》《21大厦》《战争传说》《湖光山色》等七部, 中短篇小说集《向上的台阶》《银饰》《旧世纪的疯癫》等多部, 另有散文、剧本和报告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曾获茅盾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捷克文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戏剧、电影和电视剧。

内容简介

头遍鸡叫刚刚响起,笼里的几只红冠公鸡才叫了两声,尚安业就推开怀 里的女人,咳了一声预备起身了。 “今早你多睡一会儿吧,夜里你用力那阵不是出了几身大汗?!”女人 的胸脯又贴过来,心疼地拦他。 尚安业的脸在黑暗中红了一下。是呀,是有些见老了,如今在女人身上 忙一回就会出几身汗,早先可不是这样的。人说老可就老了?他有些烦躁地 去推女人的身子,手碰到一只依然壮硕的奶子,就在上边不高兴地拍了一下 ,尔后很快地下床穿起了衣裳。 作为尚家的主人和尚吉利大机房的掌柜,他不敢让自己去睡懒觉,主人 懒起来,下边的人不就懒开了?那祖传的丝织业还能发达下去? 他在最初的晨光里巡视着院子。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早晨起来把 全院看一遍,见一切都如前晚睡下去的模样,这才会放下心。尚家这座位于 南阳城西门附近世景街中段的院子,传到尚安业手上,虽然几经改建且显出 了破旧,但格局还没有大变:临街面南是大门,大门两侧各两间店房,东边 的两间店房收丝,是丝房;西边的两间卖绸缎,有零售、批发绸货的柜台。 进了大门是前院,前院两边各两间厢房,这四间厢房便是机房,织机就放在 这几间房里。前院有三间住人的正屋,从正屋的两侧,可以走进后院。后院 有两间染房和两间库房,再就是一个不大的桑园。他巡查一遍见一切如常, 方嘘一口气,转到前院里把手在院中间立着的一块石头上放了一瞬,见上边 并无小水珠,确信今天是一个晾丝和整理丝的好天气,这才高兴地到茅房里 去哗哗地撒完起床后的第一泡尿。 尚家院子的这种格局,在中原城镇里颇为常见,有钱的人家大都是这样 盖的。尚家的院子如果说有什么奇处的话,便是竖立在前院中间尚安业刚才 用手摸的那块石头。那块石头的形状很不规则,多边多面,上尖下大,露出 地面的部分有四五尺的样子。土下的部分很深,有一年尚安业嫌它碍事想把 它搬掉,挖下去近一丈还未见到它的底部,只好作罢。这石头露出地面的部 分,每个平面上都刻着一个五道横竖线相交的图案: ■ 图案周围没有任何字迹。 谁刻的这图案,为什么刻这图案,这图案的含义为何?为啥要在院中竖 这块刻有图案的石头?先辈人没传下来,族志上也没有记载,尚安业自然也 不清楚。他曾请住在邻院的南阳书院督导卓远来看过,卓远在经过仔细的观 察分析之后也只得出三条结论:石头是从别处移来的;石质为花岗岩;图案 的镌刻年代在汉唐之间。 此外得不出更多的解释。 对那图案的含义,卓远也曾猜测说它可能和医家在门前画个“十”一样 ,是从事丝织人家的标志,但不久他就又摇头否定了自己的这个猜测,因为 远近府县其他从事丝织的人家都没有在院里竖这样东西。 对这块古怪石头的来历,世景街上也有一种说法,说是许多年前的一个 春天,南阳地面因为连年遭灾而使讨饭者成群,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尚家 人用自家不多的一点余粮蒸了三个窝头,正预备吃时,一位衣不遮体瘦骨嶙 峋的老汉走进了尚家院门,手中举着一块小小的石块对尚家的男主人说:我 愿用这块石头换你两个窝头,你换了绝不会后悔!尚家的男主人苦笑笑,要 一块小石头有何用处?眼下是果腹要紧!他估摸这老人是饿急了才想出这个 让人哭笑不得的主意,可他又不忍心让老人失望,就在心中叹道:罢了,权 当我施舍给你做了一件善事。叹罢,就把那天早晨蒸出的三个窝头中的两个 给了那老人。那老人接过窝头之后边吃边把手中的小石块递到了尚家男主人 手上,尚家男主人笑笑送他出门,待老人刚迈出门槛,他就顺手把那小石块 朝院中一扔,说道:要它有何用?没想到第二天起床后,他猛然发现自己昨 天扔掉的那个小石块一下子变成了个大石头竖立在院中,而且石头的每个平 面上都刻有一个图案:■…… 尚家人对这种无碍声誉的说法只是笑笑而已。 不管这块石头的来历是什么,不管这石头上刻的图案是什么含义,它立 在前院确还有点好处:一可以让人倚着歇息;二可以用它预知天气——尚安 业有一年偶然发现,这块石头只要在早晨沁出些细小水珠,当天就肯定是阴 雨天气。 尚安业出了茅房满身舒畅地往机房里走。每日晨起,他都要亲自给所有 织机的传动部分上油,以便织工们一上机就能顺利开织。等他在机房里端着 灯忙完上油的事,鸡才开始叫第二遍。他在鸡们纷乱的叫声里听出了东邻卓 家院里卓远的咳声,知道年轻的南阳书院督导也已起床,就走到后院隔了半 塌的院墙轻声招呼:“是他卓哥吧,也起得这样早?” “嗳,是尚伯伯,”矮院墙那边的卓远应道,“睡不着,我总担心着那 边——”边说边用手指了一下北边的天空。 “那边——?”尚安业没听明白。 “这些天不断有消息传来,说京城、天津卫和保定三角地带的义和团民 活动频繁,朝廷也不再称其为匪,由原来的弹压解散变为听其自便,我说不 准朝廷的这种态度变化会带来什么结果,但听说洋人也有调兵行动,我担心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