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说解

庄子寓言说解
作者: 王邦雄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庄子寓言说解
ISBN: 9787559633330

作者简介

王邦雄,**云林人,1941年生。**师范大学国文系、**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鹅湖月刊社社长、“中央大学”哲研所所长、淡江大学中文系所教授。著有《庄子寓言说解》《庄子七讲》《庄子的现代解读》《老子十二讲》《老子道德经的现代解读》《老子的哲学》《中国哲学论集》《道家思想经典文论》等书。

内容简介

存在处境的两难困局——材与不材 材与不材之间, 我们要超离社会“有用”与“无用”的相对区分之上, 回到每一个人的自己,那才是我们一生要走的路。 山中木无用,保有天年 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庄子?山木》篇,说庄子带着弟子在山中游学,看到山头有一棵枝叶繁茂、极为罕见且等同于神木级的大树。伐木工人群集于此,他们到山上来物色木材,就围绕在大树的周边,只是观赏,却没有人动手砍伐这棵大树。 庄子不解,问:“你们不是来找好木材吗?而今,大树美材就在眼前,为什么你们‘止其旁而不取’呢?”伐木者回答说:“你只要看这棵树可以长得这么高、这么大,你就知道它的材质是‘无所可用’的。假定它有用的话,老早就被砍掉了。”庄子听了之后,就随机指点追随在身边的众弟子说:“你们看看这棵大树,因为没有用,才能够‘终其天年’,享有它天生的年岁。”因为不材,没有什么用,闽南话说就是“无路用”,没有用途的意思,像这样的材质,没有什么可以派得上用场。 主人雁不会叫,被杀 这天傍晚,他们从山上下来,到了朋友的家,主人看到好久不见的庄子来了,赶快喊来童子说,杀一只鹅来接待嘉宾。童子就请教主人说,我们家有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请问要杀哪一只?还好鹅听不懂人的话,不然的话,生死存亡**系在主人一念间,而不是由自身做出存在抉择,一定感觉很不好。 主人回答说:“杀那只不会叫的!”这个晚上,想必宾主同欢,久别重逢,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不过,这一餐一定吃得很闷。这顿鹅肉大餐虽味美,但对于被杀掉的那只鹅,大家可是一肚子困惑——疑问闷在心里面,注定消化**。 第二天清晨,一行人跟主人告辞,离开主人家。大概没走几步路吧,学生就迫不及待地问:老师,问题来了,昨天山中的木,是因为没有用,而保有它的天年;**,主人家的鹅却因为不会叫而被杀。你不是教导我们,没有用是养生之道吗?可以存全生命吗?怎么这只鹅反而因为不会叫而被杀呢?老师的教言,立即被推翻了,大家忍不住要为这只鹅抱屈。树无用,可以长成大树;怎么鹅不会叫,反而“中道夭”呢?当下学生就请教老师:假如是你,你要怎么自处?庄子答道:我就处在山中木跟主人雁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的两难 山中的那棵大树,跟主人家的鹅,二者之间,你要做出怎么样的抉择?庄子当然很难给出答案,只好笑着回答: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你要怎么样面对这样的人生困局?这一存在处境,已落在两难之中;且虽属两难,总得做出抉择。所谓“材与不材之间”,“材”是有用,“不材”是无用,说是有用,就不会是无用;说是无用,就不会是有用。庄子却说:我处在有用与无用之间。这是戏答的游戏文字,显现庄子的幽默感。他的意思是说,我是山中木的时候,我当然会以无用的姿态现身,因为无用,可以保有天年,长成一棵大树;当我是主人家的鹅,那本人就得猛叫,因为不会叫,就会有被杀的危险。 为什么我说这是一段游戏的文字?因为你的人生教言,在现实里面出现了难以两全的矛盾现象。所以,庄子只好用游戏的文字来回答。当我是山中木时,我无用;而我是主人雁时,我就大叫。这样的话,我就可以长成,而不会被宰杀。这终究是游戏的文字,因为你猛叫,也没有保证。诸位试想一下,万一那**清晨,主人家在酣睡中,被一阵鹅声吵醒的话,那天傍晚给出的答案,可能就大不同了。他不会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反而会说杀那只乱叫的。所以,你就是会叫,也不见得可以保全自己,这叫两难。在叫与不叫之间,在材与不材之间,人生面对的是一个两难的困境。 回归天道本德,与天地同游 所以,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不是标准答案,不是*终解答,只是庄子一时的权宜之言,来回应学生的质疑。学生的问难,是大有道理的,你教导我们说,让自己无用,可以保有自身,那不是***,那没有必然的保证。庄子*后才说出他真正想要说的话,他说,人生只能“乘道德而浮游”。道德是道家义的道德,“道”是天道,“德”是天真;从源头来说,是天道,从生命来说,是天真。天道生万物,天道内在于万物的德,就是每一个人都天生而有的本德天真,老子的书就以“道德经”为名,乘道德而浮游,意谓跟天地同在同行,无何有之乡,就是道德之乡。 道家的道德跟儒家的道德,指涉的义理内涵有异:儒家的理解,自觉有心才是道德;道家的智慧,无心天真才是道德。一样讲道德,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又说“道之以德”。你以为只有老子讲道德吗?孔子*重要的观念,就在道德,而且还连起来说,要以德来引导天下人民。在“志于道,据于德”之后,又讲“依于仁”,他的“德”,跟他的“道”,是通过“仁心”彰显出来的。儒家的道德,以不安、不忍的仁心、爱心作为依据。由仁心而贞定德行,再由德行而开出道路。人生的道路,是由德行来,而德行由仁心显发而来,你没有德行、仁心,你的德,行不出来,你的道,也开不出来。 ◎**知名学者王邦雄教授五十余年的研究体悟 **知名学者、《鹅湖》月刊创始人王邦雄教授五十余年持续不辍钻研老庄,经过岁月锤炼,对道家思想的体悟*具创见,说解《庄子》寓言故事中藏在字里行间的妙道哲理,直触人心。 ◎研读庄子的前导书,进阶传统文化的兴趣读物 庄子文章“寓言十九”,庄子寓言天马行空又富有哲理。本书将庄子寓言故事,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出来,引读者进入庄子世界之门,且能进一步地窥其堂奥。 ◎将庄子引入生活,走出生存困境 作者将庄子寄寓故事中的道理,以具体的生活经验说解,让读者联系实际,在读经典的同时*能省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面对生存的困境能做出*好的选择,从而活出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