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夺路(回忆录四部曲之三)/王鼎钧作品系列
作者简介
王鼎钧,山东兰陵人,1925年生,抗战末期弃学从*,1949年到**。曾在报社任副刊主编,也当过教师。51岁时移居美国,一直在纽约居住。他的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长期出入于散文、小说和戏剧之间,著作近40种,以散文产量*丰,成就*大。20世纪70年代他的“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和《我们现代人》三本励志小品文),在**总发行量逾60万册。他淡薄名利,穷毕生之力于“写出全人类的问题”,风格多样,题材丰富。丰沛的内在能量,不渝的创作忠诚,对散文艺术的努力开拓,使之成为一代散文大家。
内容简介
父亲曾经告诉我,民国元年,他剪掉辫子,那年他二十岁。照此推算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他五十四岁。可是依**的户籍记录,他老人家 要小四岁。我的年龄也不准确,我家的户口资料全乱了,那年代,多少“ 外省人”的户口资料都错了、乱了。 当年中国大陆户政不上轨道,多少人没有身份证明,内战中逃到** ,**地方**特准他们自行申报有关资料,申报人可能说错,**的户 籍管理员的汉文程度不高,可能写错,户籍员守法的精神令“外省人”大 吃一惊,资料一经入档,任何有权势的人都不能*改,除非提出“原始证 件”。大家领到身份证,有人一看,他的名字是中文大字典里没有的字, 有人一看,他的籍贯是中国地理没有的地方,他只有承认那是他的名字, 那是他的家乡。一位***中央**、***总统的文胆,新闻界称他为 “头号公民”,他为了*正他父亲的名字“两把刀打到底”,奋斗了许多 年,也不知道他到底成功了没有。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战胜利,*本投降,我刚刚读完初中*后一个学期 。我是个流亡学生,我们的学校叫国立第二十二中学,山东名将李仙洲创 办。学校原来设在安徽北部的阜阳,后来迁往陕西南部的汉阴,四面都是 重重叠叠的大山。抗战时期,山区比平地安全,老校长李仙洲寻找校址, 人山唯恐不深,有人戏称这地方是“李仙洲的保险箱”。 我们天天盼望胜利,歌颂胜利,想不到胜利并非战争结束,而是另一 场大战开始。为了回忆那一段慌乱迷惑的*子,我复查台北“中央研究院 ”编的大事记,*本一声投降,苏联红*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共*抢 先一步进入东北,占领沈阳,成立东北局。国民**派熊式辉为东北行营 主任,飞往长春接收,*到苏联的阻挠。美国*舰替国民**运兵,把五 十二*、五十三*运到河北省秦皇岛,准备出关。这是一九四五年九、十 月发生的事情。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东北和我的命运有重大关系。 我的注意力放在华北,尤其是山东。那时,共**打山东滕县、博山 ,黄县、曲阜、巨野、禹城、无棣,新四*占领我的家乡临沂。河北方面 ,共**长垣、衡水、磁县、迁安。山西方面,共**屯留、长子、长治 。河南方面,共**开封、新乡、安阳、修武。江苏方面,共**淮安、 高邮。由八月半到十月底,仅仅两个多月,居然发生了这么多意外,给我 们这些流亡青年造成极大震撼。 为了营造和平,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从中撮合,中共*****飞到 重庆,和国民*******会谈,留下一份《会谈纪要》,中共称为“ 双十协定”,但协而未定,局势并未改善,各地的*事冲突继续增加。十 月底,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率国*北上接收,行*至河北磁县境内 遭共*伏击,*长高树勋率部投共,他是国***个起义投共的*长;副 总司令马法武被俘,开国*一连串总司令被俘之先河。 我特别阅读了山东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出版的《中共鲁南区*史大 事记》,卷首有三幅地图,**幅地图显示,一九四0年、也就是抗战第三 年,中共根据地大约占鲁南面积的百分之十五,**大约占百分之三十, 国*大约占百分之二十,还有大约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地方群雄争逐,来 去飘忽。第二幅地图显示,一九四三年**发动大规模的扫荡之后,共* 的地盘缩小到百分之十以下,国*的地盘缩小到百分之二十以下,**控 制的面积扩充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第三幅地图显示,一九四五年十月、抗 战胜利之后,**收缩集中,只控制了津浦、陇海两条铁路沿线,国*全 无踪影,百分之九十的面积全成解放区。 我的家乡、山东省临沂县兰陵镇,本由**占领,属于沦陷区。抗战 胜利,**撤往枣庄集中,共*接管兰陵,成为解放区。国*由江苏徐州 北上接收,进占鲁南各地,兰陵又成为收复区。国*只能留下小部队据守 ,共*又回来把他们赶出去。兰陵一带忽而收复,忽而解放,当时叫做“ 拉锯”的地区。国*来了,亲共的居民要逃走,共*来了,地主、知识分 子要逃走。“*事冲突”产生新的战区,“拉锯”制造新的难民,“复员 ”可能使我们无书可读,无家可归,**一再告诫“复员不是复原”,我 们的痛苦却是“复员不能复原”。 “复员不能复原”,家中没有信来,家人可能失去通信的自由,我们 也不敢写信回家。父亲曾经托一位“传教士”带了个口信给我,教我“不 要回家”,此外不多说一个字,也不写一个字,父亲为人十分谨慎,这是 他的一贯作风。我无法知道详情,只能猜想。*本宣布投降时,山东没有 国*,*国民**摇控的游击队,多半被共*兼并或歼灭,鲁南各地驻留 的**向枣庄集中,故乡兰陵大概立即解放了,我既然不能回去,家人恐 怕也不能留下。 我有一位表姐在校本部读书,她的母亲是我的五姨母。五姨母是个***的基督徒,能登台证道,姨丈精通中医。表姐告诉我,她们全家逃到外 地,分成两半谋生,姨母带着小表妹云游布道,姨丈带着大表哥到徐州乡 下挂牌行医。我和表姐的家庭背景相同,他家既然必须流亡,我家当然无 法安居。 汉阴多竹,竹竿比碗口粗,乡下人盖屋,可以用竹做梁做柱。竹林里 阴凉、干净、隐秘,我常常躲在里面思索未来。那时候,国*云集徐州, 准备北进收复山东,兰陵是兵家必“经”之地。我特别为母亲忧虑,她裹 着小脚,有严重的胃病,怎么能再出来逃一次难?我父亲五十四岁了,他 是一个守旧的乡绅,没有应变的弹性。我的妹妹十二岁,弟弟十岁(也许只 有九岁),都还没有成年。一九四二年我黎明辞家的那一幕涌上心头,父亲 母亲都要我接替他们负起责任,我是长子,在那年代,这是长子的命运。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