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铁道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傅志寰自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ISBN: 9787113238551
。。。
一 少年时光 1938年4月,中国东北仍旧春寒料峭之时,我出 生于“三棵树”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三棵树,这个 偏居哈尔滨市郊一隅,名不见经传,甚至在中国版图 上都很难找到的小地方,却有意思地印在了由北京开 往哈尔滨的《列车时刻表》上。事实上,三棵树才是 北京一哈尔滨列车的终点站。那里地方虽小,却是铁 路基层站段集中的地区,除火车站外,还设有机务、 车辆、工务、电务等众多与铁路有关的单位,因而形 成了一个“铁路地区”,上万铁路职工和家属聚居于 此。20多年前,为避免旅客误解,这里便改称为“哈 尔滨东站”了。 我的父亲傅宝和是名火车司机,母亲宁玉珍是家 庭妇女。听长辈说,在我之前还有哥哥和姐姐,由于 家境贫困,医疗条件匮乏,他们出生不久便夭折了。 而我却幸运地活了下来,加之是个男孩,父母疼爱有 加,起个了“树生”小名,以此作为出生于三棵树的 纪念。后来,又有了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我成了家 里的老大。 我的幼年正值*本占领东北的“伪满”时期,当 地老百姓都成了“**奴”,过着郁郁寡欢的*子, 生活十分艰苦。铁路工人住在简易房屋里,每家的面 积只有十几平方米。进门就是一铺炕,全家人都睡在 这铺炕上。一年中,吃的是高粱米饭、苞米面饼子、 窝窝头之类,只有过年时才能偷偷地吃一两顿大米饭 和白面。因为伪满洲国规定,细粮只供*本人,中国 人只能吃粗粮。那时,*本人在中国领土上以“主子 ”自居,看见中国人不顺眼,轻则骂声“八格牙路” (混蛋),重则拳打脚踢。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 背后称其为“小鬼子”。 对男孩而言,无论置身于多么艰难的生存环境, 都无法改变他们调皮捣蛋、找寻快乐的天性。孩童时 的我,没地方玩耍,就时常和邻居的小伙伴跑到火车 站,在车厢间穿梭往来、上蹿下跳。实在没的可玩, 捡个钉子摆在钢轨上,然后跑到一边等着,眼瞅着火 车开过,赶紧跑上前去争抢自己的“战利品”——轧 成薄片的钉子,再用这个薄片做成一把小刀,是那般 的喜不自禁。儿时的我是个淘气包,打架是家常便饭 ,也为此时常“挂彩”。记得有一次打闹中,有个小 伙伴拿消防用的铁钩子,一下就刨在了我的脑袋上, 而我即使血流满面也不松手,非得一争高下。头上至 今残留的伤疤便是当年留下的印记。 那个年代,*本侵略者为巩固其统治实行“奴化 ”教育,声称我们是“满洲国”人,父母也不敢告知 真相,孩子们都不知自己是中国人。小学一年级,* 语是必修课,不学就得挨板子。那时在同学问流传着 一句顺口溜,“*本话不用学,过了三年用不着”。 结果,这句话还真说中了,我进小学仅半年,东北就 光复了。 1945年8月15*,*本战败投降。往*里盛气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