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成就 是成为你自己

人生最大的成就  是成为你自己
作者: 曾宝仪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2.80
折扣购买: 人生最大的成就 是成为你自己
ISBN: 9787515520698

作者简介

曾宝仪,节目主持人、歌手、演员。大学毕业后进入电视幕后工作,师从张小燕,从助理主持正式跨到银幕前,曾荣获畅销女歌手奖项,也参与戏剧演出,主持众多知名综艺节目,经验丰富,包括海内外各大知名颁奖典礼、晚会,以及韩国艺人见面会等。

内容简介

我是谁?不再被身份所局限 走出父亲的光环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感觉自己被“曾志伟的女儿”这个光环困住。常常有些同样身为名人二代的朋友来问我,到底是怎么走出来的?我能看到有些朋友仍在苦苦挣扎,但若不是我也走过那样的日子,现在的我,没办法理直气壮地说出“是谁的女儿,无法定义我”这样的话。毕竟,身边的人的眼光,带来的影响是很巨大的。 比方说,我刚出道的时候,所有人介绍我的方式,都是“曾志伟的女儿曾宝仪”。不管我再怎么抗拒、再怎么努力做出成绩,我出了唱片,成为畅销歌手,担任大大小小节目的主持人,甚至得到奖项的肯定……人们想到我的时候,依然是曾志伟的女儿曾宝仪。 很长的时间里,我为此感到迷茫:“我到底是谁?我一辈子都要活在这样的光环之下吗?” 慢慢地我明白,这个头衔只是一个客观的条件陈述,而我不一定要主观认定它的意义。 客观的条件意味着,我确实和父亲有着血缘关系,无论我是否接受,它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无法改变它。然而,我自己的主观认定是我可以改变的,我要不要被这件事情困住?我要不要被这件事情局限?我要不要让这件事情定义我?当别人不断地用同样的方式介绍我的时候,我要在意吗? 这些都是我可以主观决定的事。 当我明白这一点,我就可以开始观察自己进行不同的实验。比方说,有人只是用这句话作为开场白,起了个头之后,就再也不会提了。那么,这个头衔,也不过就是扮演着“开场”的意义。 有些主持人需要透过关联性、关键词或头衔,去唤起观众的注意力和期待感,借此让人们先在心中有所预期,知道该把接下来要迎接的来宾,放在什么样的位置。这样的头衔,也决定主持人谈话时切入的主题和兴趣点,有更多的话题和亲近度。当然,也有些主持人并不需要这么做。那么,是否被提及这样的头衔,其实是对方的习惯或倾向使然,跟我并没有关系,我不需要把这些事情背在身上。 当没有把自己和他人的责任跟界线分清楚时,很多人就被这样的事情困了一辈子。 学会厘清“哪些是我的责任,哪些不是” 有人会说:“你当然会选择做艺人啰,有爸爸罩着你,你比其他人有优势嘛!大家都会给你面子、给你机会,你的起点比别人高。”是的,我承认我很幸运受到许多眷顾,但也正因为这是一条父亲走过的道路,在某些方面,它也会为我带来额外的艰辛。 即便我的起点比别人高,但去到高处的缓坡,还是得我自己去爬。我能爬到多高,我如何摆脱那个起点带来的枷锁,那都是我自己需要努力的功课。毕竟,也有很多享有较高起点的人,享受着那样的高度,选择不爬坡。除了身为谁谁谁的子女之外,再无其他更多表现可说。 如果我和父亲从事不同的行业,或许不会有这么多额外的压力产生。如果我在其他领域发展,我的成就,或许能单纯透过我的专业表现被评价;然而,正因为父亲同样身在娱乐圈,又是成就辉煌的业界大佬,人们不免将两人放在一起比较:“你不会想和他一样吗?”“爸爸是影帝,你会想成为影后吗?”“你想当导演吗?”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明白,即使我和父亲在同样的行业发展,我也不需要成为他。我甚至不需要超过他。 我的父亲之所以是现在的他,有许多客观因素使然。那个年代的香港,是百花齐放的娱乐盛世,每年能产出几百部电影。那时候,一个明星一年能拍二十部作品,每个人的作品经历都是一百部起跳。然而现在,一年有两部电影可以拍,就是超级巨星了。 我的父亲活在一个那样的年代,但我不是。于是,我不需要因为没有达到和父亲一样的成就,就去责怪自己不够努力或不够优秀。我们享有的客观条件本就不同,真的不需要比较。 而且我爸是个把一辈子当三辈子在过的人。他可以用力地玩、用力地工作、用力地做慈善,也能用力地喝酒、用力地挥霍他的时间,所以他一生能完成的事情真的很多。我不行。我要看书我要放空我要休息,有时我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我脑子里那个切换的开关没法像他运作得这么快速,我只能用我的节奏做我能做的事情。简单地说,我不是他。 透过不断地拆解,我渐渐厘清了“哪些是我的责任,哪些不是”。如果今天,我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负责,只是顶着父亲的光环,滥用他人给予的机会,那么不可能有更多的工作来到我身上。然而,即使第一次的机会,是因为“我是曾志伟的女儿”而来到我身上,当我努力尽心地完成,当机会再一次来到我面前,肯定就是因为“我是曾宝仪”。 客观的条件,可以是助力,也可能是阻力。我可以透过我的主观意识去解读,或者,试着放大它的助力、减少它的阻力。当我心怀感谢、认真完成,就是在放大它的助力;当我不把阻力的面向放在心上,不让它困扰我,那么它带给我阻力就会愈来愈小。 我应该要想的是:“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找到属于我自己的答案”。 比方说,旁人经常认为,曾志伟的女儿踏入演艺圈,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但,我爸爸生了四个小孩,也不是每一个都像我一样成为艺人、成为主持人呀!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 我为什么会进入这一行,是因为我真心喜欢这个职业。那不是因为我是曾志伟的女儿,也不是因为这件事情落我在头上,非担起来不可……不,我会成为艺人,是因为我喜欢。 如果我不是真心喜欢这份职业,不可能持续耕耘超过二十年。只是,在初入行的头五年,我还无法明白到这一点。头五年的我,只觉得这份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机缘,能获得不错的收入,要是现在放弃,机会不一定能回来。于是,我给自己五年的时间,让自己放手做看看。 随着入行时间愈来愈长,我渐渐从中找到乐趣。直到走了二十年,现在我才明白,我生下来就是要做这件事。每个人的人生路径是如此不同,有些人很小就明白自己的职志,于是可以按部就班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进;我的人生则是很多机缘的累积,让我一路走到今天,明白这是我的志业。 当然,我可以更仔细地分析,我是透过放弃什么而得到了什么、成为了什么,但很多时候,我自己也不是那么明白,只是顺势而为,就走到了今天。每个人的路径都没有对错好坏,该走到的都会走到,无论过程为何,那都是人生给予我们独特的礼物。 曾宝仪首部自传体感悟随笔集,蒋勋作序真情推荐。 因为曾经活得用力,所以知道用力活出人生是什么感觉。曾宝仪以过来人经历,分享“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为你自己”。 父亲是知名影星曾志伟,母亲是艺人宝妈,曾宝仪一出生就活在大众目光之下,一路走来,她背负了太多包袱、压力和自我期许,尽管努力证明“我可以”,成为畅销歌手、人气主持人,依然无法摆脱“曾志伟女儿”的身份,这让她倍感受伤。在经历了人生的高低起伏之后,曾宝仪用自身故事书写了新书《人生最大的成就 是成为你自己》,用暖心疗愈且富含人生哲理的文字,分享了这些年来她的心路历程。 宝仪二十大金句: 曾宝仪将超过10年的生命体验写进新书,希望借此引领读者“真正找到自己”,书中以下金句,教你只要转变观念,就能迎来美好人生: 1. 当你意识到你的生命是被祝福的,你的生命将变得完全不同。 2. 你跟奇迹之间的距离,只隔着一件事情,就是相信。 3. 我想要跟明白我价值的人一起工作。 4. 我不是跟钱过不去,我只是不想跟自己过不去。 5. 你的脚本写得再好,也写不过老天爷。 6. 成功了、得到掌声了,然后呢?它值得我现在这样去付出吗? 7. 如果一切上天自有安排,我又何必让自己活在焦虑中。 8. 先建立“我是谁”,再渐渐拆解“我不是谁”。 9. 每个人都有选择,只是你选择“相信自己没有选择”。 10. 内心的不舒服,当作上天给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去解决。 11. 感恩是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能看见生命的礼物无处不在。 12. 身体永远乐意和我们分享它的所知,只需要我们愿意去观照、去聆听。 13. 真正爱你的人,不会想要你做那个“最好的女朋友”,他只会想要你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14. 当我们定义出生活中的优先级,那是一种厘清,而不是委屈或牺牲。 15. 能够被活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学习。 16. 当我们选择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外界,就会忘了“向内看”。 17. 当你选择某一种信念,你可以立刻活在天堂;当你选择另一种信念,即使尚未死去,也可能置身地狱。 18. 如果我太过于执着,一定要发生某些事情才能带来快乐,这样的想法就会成为我的限制,我也会因此不自由。 19. 每个人的路径都没有对错好坏,该走到的都会走到,无论过程为何,那都是人生给予我们独特的礼物。 20. 每一个选择,都定义你的生命,决定你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