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名字(灿若星辰浙大人之奋斗篇)](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1015/14/20191015142438579.jpg)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32.50
折扣购买: 闪亮的名字(灿若星辰浙大人之奋斗篇)
ISBN: 9787308195881
仲夏时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偏东北位置上 的一处独立建筑,砖红窗明,格外漂亮。“核农所”,楼 前石上的三个红色大字标明了它的身份。浙江大学原子核 农业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的杭州华家池畔,其前身 是浙江农学院同位素实验室。2018年年底,恰值芳华60载 ,在紫金港校区西区落成、启用了核农所新大楼。 “没关系,没关系,我过来。”对于记者的劳模人物 专访之约,创所人、如今95岁高龄家住华家池校区的陈子 元先生慨然应允,并把见面地点就记者的方便定在了核农 所新址。新大楼一楼有一间陈先生新的办公室,木柜里存 放着一批珍贵的资料。就着老照片,他讲起了自己的成长 故事。 在中国核农学领域创造的多个**,诠释了他作为一 名“全国**科技工作者”当之无愧的光荣: 组织创建我国农业院校**个同位素实验室; 主持制定***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原子能机构科学咨询委员会**位中国科学家; 中国核农学**位院士; …… “今年我95岁了。从事核农学研究和高等农业教育至 今,以身许农成了我一辈子的事。”陈先生深情地说,回 顾自己的科学生涯,真正取得成绩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迎来“科学的春天”后。而任何成绩都是 *和人民培养、时代造就、集体奋斗的结果,“新中国核 农学的兴盛发展,映射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我国科 技事业蓬勃发展的壮丽图景。我为自己作为一名参与者而 感到无比欣慰。” “新中国成立时,我刚好升任讲师走上讲坛” 陈子元1924年10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宁波鄞县(今鄞 州区),父亲是一位爱国实业家。1941年,他考入上海大 夏大学化学系,并提前一年毕业。毕业后进入上海“四维 化学农场”担任化学技师,成为“我国**位从事无土栽 培的科技人员”。后来农场停业,他返回大夏大学任教。 “1949年9月,新中国宣告成立前夕,我刚好升任化学 系讲师,正式走上讲坛。”陈子元说。1951年,大夏大学 与光华大学等合并组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所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一年后,他调离华东师大,任苏州苏 南蚕丝专科学校化学教研组组长、副教授。 1953年8月,苏南蚕丝专科学校并人浙江农学院。尽管 也可以选择回上海工作,但师生情和事业心促使陈子元南 下杭州,赴任浙江农学院化学教研组主任、副教授:“苏 南蚕专大部分师生到了浙江农学院,师生们都希望我也去 。浙江大学的地位也是要考虑的,浙江农学院刚从浙大分 出来,它的蚕科实力***,比一般大学要好。” 争当**科学家,一次改变命运的学习 移师浙江农学院,陈子元认真地向老教师们请教,学 习农业科学知识,把自己的化学专长与农业科学结合起来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和人 才培养工作。 凭借教材、教具创新成果,他荣获了1955年浙江省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