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乡记/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

寻乡记/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
作者: 编者:吴玉林|责编:张冬煜
出版社: 上海书店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寻乡记/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
ISBN: 978754581849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再见,李家宅 李慧华 位于闵行区颛桥镇中心村的老宅,在2叭8年的春节前 动迁了。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的父母,没想到80多岁高龄时 却要面临第一次搬家,用“伤筋动骨”来形容似乎并不为 过。 有着我们童年、青春记忆的小河、村宅,将不复存在 。我们姐妹仨成长的欢乐,当年过着感到煎熬、现在想起 觉得珍贵的日子,仿若就在眼前。 半个世纪以上的日积月累,看着很多堆在家中经年不 用的老物件,记忆就这样一点一点被唤醒。这些放着不用 、丢了可惜的东西,被我们反复掂量着要不要保留,两代 人为此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割舍这些,如同去除身上的精血一般疼痛…… 我们的老宅叫“李家宅”,它是一个自然的小村庄, 只有7户人家,从东到西150米左右。老邻居们毗邻而居, 彼此是兄弟、姐妹,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从我们这一代 人起,后辈们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区了,李家宅成了真正意 义上的老人和老宅相伴。 在父母搬家之前,已经有3户人家搬走了。3栋小楼的 门窗都已经拆除,呈现出仓皇的迹象。不断有拾荒人光顾 ,翻看有没有值钱的玩意;收废品、收古董的行家里手, 也经常出没宅上…… 住在隔壁的东家伯伯,是父亲的远房堂哥。说来难以 置信,到他们老弟兄这一代,两家人已经是第9代人相邻而 居。原本以为,可以互相守望到终老,未曾想一场动迁, “拆”开了兄弟俩的情分。于是他们相约,要在同一天搬 离老宅。 开始搬家了。楼上楼下堆满的大小物件,在专业搬场 师傅的忙碌中,迅速装车。衣橱、大床、锅碗瓢勺装了满 满登登一大车。 拆下门牌号,锁上大门。 母亲拄着拐杖,父亲背着挎包,和东家伯伯告别:“ 我们先走一步了,以后再见面也难了。”“我下午也搬了 ,你们保重啊。”兄弟俩依依话别,并且留下了在老宅前 的最后一张合影。 父母生了我们姐妹仨。我和姐姐读的都是师范学校, 因为那时读师范除了学费全免外,还有补贴,每月有16元 (后来涨到19元)的生活费。姐姐在高考调剂志愿时,选 择了幼师;我在初中毕业时,也坚持要考中师。我们的想 法是一致的,既要读书,又要尽可能地减轻父母的负担。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熟。记忆中,我们姐妹都很早帮 着母亲做家务了。 我上小学时,奶奶还在生产队里出工,母亲在社办企 业上班;父亲在市区的蔬菜公司上班,只有周日回家。小 我两岁的妹妹没有人带。父母便和学校商量,自备了桌椅 ,让妹妹跟我一起上学。 姐姐是长女,承担的家务自然最多。 我们上学的村小离家只有五分钟左右的路程。上午的 第三节课后,姐姐一路奔跑回家,把煤球炉打开,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