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脚本(说完你好说什么)
作者简介
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美国心理学家,早年学习精神分析,20世纪50年代创立沟通分析流派(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TA)。其沟通分析法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在心理治疗、教育、管理以及各个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工作领域里,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
为了说明研究如何说你好的潜在价值,我们一起 来看一个例子。一位生命垂危的患者得了一种无法治 愈的疾病,命不久矣。他叫莫特,30岁,身患慢性癌 症,凭借现有的医学知识无法治愈。最好的情况下, 他还可以活五年,最糟的情况还可以活两年。他的精 神问题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抽搐,包括点头和抖脚。在 治疗小组中,他很快发现了原因:他的脑中会跑过一 连串音乐,这串音乐就仿佛一堵墙阻隔了他的恐惧, 而抽搐正是他在为这个音乐打拍子。这一结论来自于 仔细的观察,而且顺序很重要,不是音乐在为他的抽 搐打拍子,而是身体的抽搐在为他头脑中的音乐打拍 子。此时,小组中的每个人,包括莫特在内都可以看 到,如果心理治疗移除了他脑中的音乐,那么,莫特 心中将释放出大量恐惧。除非他的恐惧被其他令人愉 快的情绪取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那该怎么办呢? 很快,小组所有成员都意识到他们其实都知道这 样一个事实,即自己迟早会死。对这一事实,他们都 有情绪,并且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加以压抑。就像莫特 一样,他们感到死亡威胁着他们,他们需要花费时间 和精力来掩盖这种威胁。死亡的威胁阻碍着他们充分 享受生活。不过,他们仍旧有二十或五十年的生活可 以过,而莫特只有两年到五年。最终大家决定生命不 在乎长度,质量才更重要:这不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而是由于一个将死的人的出现,对每个人产生了更加 深刻的影响。 其他所有组员(理解火星语的人,他们很乐意教 莫特,也很乐意学习)都一致同意生活意味着一些简 单的事情,例如看到树木,听见鸟鸣,与他人说你好 :这是一种充满觉察与自然的体验,带着沉静与谦逊 ,而无须逢场作戏或虚情假意。他们也同意,为了享 受到这样的生活,所有人,包括莫特在内,都需要阻 挡脑中的垃圾对他们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只有当他 们了解到莫特的情况并没有比他们自己的情况更加不 幸时,他们才不会因为莫特的出现而感到悲伤与怯懦 。相反,会为彼此的相处感到愉快,可以作为平等的 人彼此交谈。此时,他们可以质疑莫特的垃圾,因为 莫特现在能够理解质疑的价值以及他们为什么要质疑 ;反过来,莫特也可以质疑其他组员的垃圾。其他组 员和莫特都清楚莫特的境况比任何人都棘手,但莫特 已经下决心放弃癌症患者这种身份,打算作为人类群 体的一员继续生活下去。 这个例子清晰地说明了“同情”给“说你好”带 来的问题,以及说你好的深度问题。在莫特的例子中 ,其他组员向莫特说你好经历了三个阶段。当莫特刚 进组时,其他人不知道他是一个被医生宣判了死刑的 人。所以他们在小组中以自己惯常的方式与他说话。 每位小组成员说话的方式基本取决于他们的成长环境 ——父母教他们如何与他人打招呼,后来通过学习, 他们与他人打招呼的方式有了一些调整,进入心理治 疗小组后,他们带着适度的尊重和坦诚说话。莫特作 为一个新成员,也用惯常的方式回应他人,假装自己 是一个雄心勃勃、充满热血的美国男孩,就像父母期 待他成为的那样。但当第三次会面,他说到他的命数 已定时,其他组员感到很困扰,像被出卖了一样。他 们担心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是否让自己、让莫特、特别 是让治疗师看起来很糟糕。事实上,他们对莫特和治 疗师都很愤怒,因为他们没有更早说明事实的真相, 这让他们感到像被戏弄了一般。其实,在他们向莫特 说你好时,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向什么人说话, 而只是使用了一种标准化的方式。现在他们知道莫特 是个特殊人物了,他们期望能够回到过去,重新开始 ,这样他们就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 然后,他们确实重新开始了。他们柔声细语、谨 慎地与莫特交谈,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用比较直接的方 式。他们仿佛是在对莫特说:“看我对你的不幸多么 体贴关切,是吧?”他们没有人愿意对一个将死的人 大声说话,因为这将冒着损害自己名声的危险。但这 并不公平,因为他们这样做是将莫特置于上风的位置 。此时,没人敢大声笑或者笑很长时间。直到大家发 现莫特可以对他的人生做些什么后,这种互动才被修 正。紧张消除了,他们可以第三次重新开始,将莫特 作为人类群体的一员对待,而无须有所顾忌。这三个 阶段可以分别这样命名——“表面的你好”“紧张、 同情的你好”以及“放松、真正的你好”。 P5-7